作为青岛市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万创业基金的获得者,归国博士庄德津在青岛研发氮化物半导体衬底晶片已经有三个年头。如今,庄德津团队研制出的第一批晶体已经推向市场,有望取代LED照明领域现有的蓝宝石衬底,改变LED产业链,加速LED照明向普通家庭普及。
“我们团队研发的这个衬底晶片生长出来后,可用面积比美国公司的大一倍,性能更加优异,成本也降低一半。”15日下午,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铝镓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庄德津介绍了他们研发的氮化物半导体衬底晶片。氮化物晶片是LED光电半导体产业链的源头,是LED外延片制备的衬底材料,在这种半导体衬底晶片基础上做出的器件,可以应用到高温高频、汽车引擎、钻井钻头等超高温领域,应用到LED照明产品上将比现在的三氧化二铝衬底做的LED照明产品发光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
据介绍,氮化镓衬底晶片具有成本低、性价比高的优点,能够带动下游产业调整技术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以前生产一个LED产品一共需要15个步骤,用上氮化镓衬底晶片后,生产环节只需要六七个步骤就可以了。”庄德津说,氮化镓衬底晶片推向市场后,有望在高端领域替代现有的蓝宝石等衬底材料,真正改动LED的产业链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LED照明向普通家庭普及,进一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这个项目的研发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在这方面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庄德津说,他2009年来到青岛,成为青岛市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启动基金获得者,获得100万元项目启动金。随后,庄德津还先后获得了由科技部、青岛市科技局、崂山区提供的各类基金,股东投入等共计700余万元,同时青岛市还为庄德津及他的家属、孩子提供了各种生活保障。
如今,庄德津团队已经与几家国内著名企业以及中科院物理所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现在生产能力有限,很多大订单不敢接。”庄德津称,氮化镓衬底晶片去年才刚刚推向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庄德津将带领他的项目团队进驻青岛市“千万平米孵化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届时现有的产能将大幅提升。
“蓝色人才”介绍
庄德津,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后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并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此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北卡洛莱纳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研究。在此期间,发展、优化并产业化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发明了低能耗氮化物半导体蚀刻表征技术。
2006年至2008年,在美国HexaTe-ch公司担任高级工艺工程师,主要研究氮化物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工业化氮化物半导体衬底材料,并负责市场战略研究等工作。2009年,来青岛并创立铝镓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