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单一、受众较小,成为电子书的阿喀琉斯之踵。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让电子书兴也勃,亡也忽。很多人断言,电子书会像MP3一样,渐渐凋零。
这样的市场预期,并非无的放矢。从2010年起,电子书市场就一直是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一季度,我国电子阅读器市场销量同比下降7.5%,仅为28.16万台。即使将排名前十位的电子书品牌加在一起,全国日均销售量也只有2500多台,这一数字,还不如一个三流国内手机厂商的日出货量。由于无利可言,为数众多的电子书品牌纷纷退出市场,继续留在市场上的,则不得不面对惨淡经营这一现实。
电子书的窘境,从行业龙头汉王科技的财报就能窥其一斑:今年上半年汉王科技总营收为1.95亿元,同比下降24.57%;净利润为-1857万元。尽管这一亏损数字相比2011年4.97亿元的亏损大幅减少,但市场的严重萎缩,以及持续亏损,让电子书市场的未来预期不容乐观。
电子书的命运,真会像MP3一样,在短暂的繁荣过后,像花儿一样凋谢吗?
或许,现在还不是给电子书发“死亡通知书”的时候。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阅读需求都不可或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户对阅读的需求相比此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数字化阅读又是大势所趋。市场空间始终存在,在这一大趋势下,问题的关键是,电子书如何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争夺用户。相比后两者,电子书目前的一大短板就是功能单一,且应用体验不好———读者要看一本书,往往需要先通过PC下载,再传输到电子书上;即使最新的电子书都配置了无线功能,用户通过电子书下载一本书,也要经历多个程序,相比而言,平板、手机获取相关内容的程序要简单得多。
不过,电子书也有自己的利器,那就是不伤眼,属于“健康阅读”,一般不会对视力造成损害。这一特性,使得其在争取青少年(教育市场)和中老年用户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此外,在行业细分市场上,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野外作业人员)对原本笨重、难于携带的工具书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也是电子书的一大卖点。
不过,电子书要想咸鱼翻生,需要的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从技术层面上看,需要创新的地方,是如何由“按”改“触”或者“读”。如今触摸技术成为主流,仅仅通过按键来进行人机交互,势必让使用体验过于复杂,也使得很多中老年和青少年用户被“拒之门外”。通过技术创新,将触摸技术或语音导航技术引入电子书,再配合无线上网功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或许能帮助电子书收复很大部分失地。想想看,如果对电子书说一声:“韩寒(微博)”,韩寒的作品就都呈现在页面上,再说声“下载”,电子书就完成下载,这对读者而言是多大的吸引力!
从应用层面看,电子书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亚马逊(微博)电子书之所以能抵抗iPad的冲击,很重要的一点,除了低价,还有其丰富的内容。中国电子书产业链上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内容不够丰富。此外,获取内容的程序也较为复杂,往往需要通过PC去互联网上搜索、下载、上传到,这也将更多读者推向了平板和智能手机。
因此,对于电子书来说,要想避免像M P3一样凋零,只有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唯有如此,电子书或许还能重返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