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光伏行业的内患表现在:1无序扩产2疯狂价格战3光伏行业标准缺失4并网受阻国内市场难有作为5缺乏统一有效的和政府/电网/电力沟通的窗口。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企业/市场自我调解的能力范围,必须由一个真正有约束力的行业联盟协调/管理/解决,力挽狂澜。
作为战略新能源,光伏不是普通行业。和传统能源均为国企把控不同,光伏产能集中在民企。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制止价格战,作为最大制造国,应成立中国光伏联盟(NPVA)。联盟可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行业大企业加盟。职责:1.分配产能2.指导价格3.政策协调4.纠纷仲裁。
总之,当前光伏市场的味道用一个字就能准确概括-“苦”。由于苦得难以下咽,投机者已经开始撤离光伏。但是,这仍然阻止不了那些执着的新能源战士。他们带着让世界更清洁更美好的信念投身到这场新能源的战斗。他们装备是小米加步枪,而敌人武装到牙齿,无处不在:在政策上阻挠,在并网上扼制,在市场上双反。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战士们无所畏惧,也从未想过放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光伏,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战略新能源行业坠入寒冬,出路在哪里呢?简单,出路就在我们脚下—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光伏是可再生新能源,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的战略产业,它的重要性在《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上都得到验证无需重复了。问题是为何相对于近几年飞跃式发展的光伏产业,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发展如此缓慢,光伏发电并网瓶颈始终无法打开,配套补贴和融资政策如此乏力,不能不让人疑惑。
光伏的政策滞后,根源在于决策者仍视其为普通制造业。按规划光伏虽发电比重不大,但它是新能源中最有可能民间普及的能源方式,其灵活性/产业链广度/就业覆盖力,是水/核/风等能源无法比拟的。决策者只有把光伏摆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能源之一看待,才能下好这盘棋。
城市大面积的独栋/别墅/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农村的平房/独院,是中国光伏市场尚未启动的蓝海。分布式屋顶系统发电量小,自发自用,不影响电网运行,市场大,恰是欧美鼓励发展方向。只要政策到位,打通分布式并网的阻碍,国内产能立马就能被吸纳,供需关系恢复平衡。
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产能,最全的光伏产业链制造业,最多的公共/工业/居民用建筑屋顶,广阔充足的阳光辐照资源,还有最高的能源消耗需求。只要电网放开并网的闸门,产业得救,民众得福,国家得利。何需去看欧美的脸色。
光伏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美好的。国内光伏市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苦尽甘来,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