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综合领域 > 正文
中日韩OLED产业大战
[发布时间]:2020年8月20日 [来源]:36kr [点击率]:3355
【导读】: 苹果7000万订单、Google 8.8亿投资。OLED屏,这个大众并不一定熟悉的名词,2017年频频被推到聚光灯前。  此时,距离三星第一块AMOLED屏量产,已整整十年。  过去这十年,是智能...

  二、手机厂商夺屏大战
  苹果入局,过去两年三受益于OLED的智能手机厂商们,却不得不开启一场三星AMOLED夺屏大战。
  手机大屏化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市场调研显示,2015年开始,5.0英寸以上的新款手机同比、环比都呈现增速。4.7、5.0、5.2和5.5英寸几乎成为行业主流屏幕尺寸。即使iPhone SE发布,也没有带动小屏手机回暖。
  但大尺寸的OLED屏幕却只有三星一家,供不应求。2016年,三星AMOLED面板产能约3.7亿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0.6亿片,几乎占到了AMOLED屏幕面板出货量的99%。2017年,全球AMOLED屏幕产能约5.7亿片,其中三星产能有望达到5.5亿片,仍然是垄断级表现。
  OLED屏粥少,但手机厂商僧多。中国手机厂商在这场屏幕争夺中最“受伤”。
  若以目前的订单估算,2017年苹果和三星将消耗近68%的AMOLED屏幕产能,只余下约32%的产能,留给中国手机厂商竞夺。
  三星电子一直是AMOLED屏幕面板的最大客户,2016年吃掉了68%的AMOLED产能,2017年即使占比降至50%,也有约2.2亿片订单。苹果向三星显示抛出每年1亿片的大单,根据外媒的各种传言,很可能在6000-1.6亿片订单。若以1.6亿片订单计算,AMOLED面板资源在2017年的存量或仅有不足2亿片。
  这就不难解释,去年开始,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主流旗舰机型纷纷缺货。以华为为例,因为OLED屏缺货,不仅去年推迟了Mate9系列上市时间,今年曲面屏Mate 9 Pro和保时捷版Mate 9也一直供应不足。
  在智能手机的赛场上,手握OLED屏幕,三星既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像华为一样遭遇的手机厂商不在少数。比如,HTC 手机最辉煌的时代,恰逢三星推出Galaxy系列,此后三星就“战略性地减少”对HTC 的屏幕的供应。
  风头正劲的国产手机也未能逃过此劫。在解释华为Mate 9 Pro 缺货原因时,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就一针见血指出,“ 这几年两家互视为对手,华为能不用三星尽量不用(CMOS sensor/屏/内存),三星当然能坑就坑,据说去年华为从三星买一些内存价格比其他厂商还高,害得华为在现货市场买“,而“Mate9 Pro 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三星不给华为太多OLED屏”。
  手机厂商们,往往不得不临时转向其他屏幕。比如,2016年8月,OPPO临时引进新的屏幕供应商JDI,以解决R9因为OLED屏幕缺货的问题。
  苹果入局,国产手机厂商的危机感随之加重。OLED屏幕消耗大户——华为、OPPO、vivo不得不组建了OLED产业联盟,以求解屏幕之困。
  国产屏幕面板厂商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也表示,“京东方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主厂房已封顶,目前来谈合作的手机厂商非常多”,“大家都期盼着生产线能够早日投产。”
  但事实是,2017年,这可能还是一个无解题。
  目前大尺寸AMOLED屏幕只能在5.5代线、6代线、8代线产线上生产,但拥有产线且已投产的供应商却只有三星一家。目前除16条 5.5代线外,三星6代线也有部分投产,未来8代线有可能在研发的基础上转成量产线。
  早年与三星一起做OLED屏的,其实还有不少公司,但碰上08、09年全球经济危机,不少厂商纷纷推出,到现在基本只剩下LG。不过,LG采用的是与三星不同的白光路线,主打极大和极小尺寸,主攻电视、穿戴市场。虽然有计划再建一条与三星相同技术路线的6代线,但短时间内还很难量产。
  国内的屏幕厂商,此前也主要以LCD屏幕面板为主。OLED屏幕面板厂商主要有国显光电、天马、和辉光电几家,但都不在投产状态。
  国显光电(维信诺)总裁助理卢峰分析,到2016年6月时,到2016年6月时,“ 国显光电目前已投产一条5.5代线,目前正在规划6代;上海和辉拥有一条4.5代线,在规划6代;台湾友达有一条3.5代线,在新加坡将收购一条5.5代线;Japan Display有一条6代线“, 但短期内都很难推出量产的OLED屏幕。
  如要具体到柔性AMOLED屏幕,情况或许还要更严峻。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柔性AMOLED屏幕进展方面,京东方进展较快。2015年第四季度,这家公司的首条量产AMOLED 5.5代线即已进入量产阶段,首期产能约为4千片。随着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生产线封顶,每月产能可达4.8万片,但预计也要到2019年实现量产。

  三、中日韩OLED产业大战
  AMOLED屏幕争夺战,三星一枝独秀。但下游需求预期乐观,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与很多行业不同, 屏幕面板行业产业链长、前期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也往往呈现出地域集群性。20世纪80年代初,东亚就成为了产业推动的重要力量,日本、韩国、台湾先后成为屏幕面板强势地区。
  而现在,中日韩OLED产业暗战也已如火如荼展开。紧随韩企路线,投入巨资的中国大陆玩家,被认为是产业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在OLED屏幕面板技术路线上,先行者日本、韩国早已分道扬镳。中信证券研究发展部分析,当时日本主张研发柔性LCD技术,同时布局OLED产业,希望实现柔性LCD和OLED双重布局;而韩国则坚持柔性OLED技术路线。
  虽然LCD理论上可以实现柔性,但工艺繁琐复杂,并不比OLED简单。即使量产,同自发光的OLED相比,LED背光还会导致LCD显示视角偏小,对比度较差等等问题。
  左右日韩战局的,除了技术,还有资本。回顾LCD历史,LG在1995年破局前,持续8年亏损,每年亏损约5000万美元;三星在1997年盈利前曾连续亏损7年,每年约1亿美元。到了OLED时代,成本还在不断飙升。有业内人士预计,为了建OLED产业,京东方投资总额很可能达到400多亿,天马在武汉的产线花费也可能在120亿左右。为了守住优势地位,三星计划投入90亿美元扩大产能。而为了扶植三星之外的玩家,Google也向LG注资8.8亿美元。
  对比之下,资金匮乏的日本,无力在OLED产线大量投入,这场OLED面板的战役,几乎已没有任何优势。紧随韩企技术方向,有巨资投入的中国大陆,则被外界认为是强有力的替代者。
  大陆主要屏幕厂商纷纷跟进,摩拳擦掌。主要的屏幕厂商基本都已经规划、筹备5.5代线、6代线。京东方、国显光电、天马、和辉光电、惠州信利等厂商均已布局。
  面对韩企竞争,中国厂商们押注6代线,试图弯道超车。行业预计,三星将会在2018年投产6代线,主要的厂商也纷纷推出6代线产线。业内分析预测,如果在6代线上生产4.7寸面板,成本可降低60%左右。除京东方、天马、华星、国显光电外,台湾友达也很可能将6代线选址在苏州。
  不过,阶段性的问题显而易见。但即使从技术上解决了柔性AMOLED屏幕的问题,实现高良品率量产并不容易。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的良率已经在90%以上,但国内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这也使得目前国产厂商的竞争力并不强。以三星为例,2016年,屏幕价格降至与液晶屏相当,国内厂商目前还很难做到。
  拆分AMOLED成本结构,有机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可以达到10%,芯片、FPC、玻璃基板、有机胶紧随其后。有机材料颇受资本青睐。
  但这场中日韩产业大战中,不被看好的日本依然掌握有上游重要利器。
  卢峰分析,AMOLED上游设备包括TFT(阵列)设备、封装、模组设备。因为OLED产线是定制的、非标准化的,封装等设备定制化程度高,虽然国内高端设备正在追赶,主要玩家仍是日韩厂商,其中则以日本厂商技术最为先进。
  制约OLED屏幕量产良品率的最大问题就是蒸镀技术——将OLED材料需要蒸镀到面板上,且不能有超过3个点不亮。目前,全球蒸镀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日本Tokki公司,后者2018年销售额可达1000亿日元。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