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的发展与应用,物联网“万物相连”的概念越发的真实,让人们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的想象——人工智能让所有的家用电器都逐渐开始自动化,无线充电让各种电子产品因为脱离电线的束缚,也脱离了电量告急的困境。无论是游戏还是工作,再也不会被有限的电力所影响。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称得上未来物联网发展、智慧化城市发展的小小缩影——更加便携、更加高效、更加快速、更加灵动,尽一切可能减少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无线充电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电子升级得首要选择之一。
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未来重要的消费电子潮流,近几年无线充电呈现技术成果加快转换、产品规模化量产稳步推出的趋势。
无线充电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电子升级的首要选择之一,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于诸多消费电子终端产品。
进入2018年以来,各大手机厂商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陆续发布。伴随着5G技术的成熟,以及物联网概念的发展,无线充电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电子升级的首要选择之一,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家电、医疗设备等诸多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尤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在无线充电市场也展开了实质性的布局。
2018年宝马发布了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汽车和充电桩,无线充电具有安全性高、受天气影响小、节省道路空间等优点,与传统有线充电桩相比更适合运用于电动汽车。根据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巨大规模,无线充电市场潜力巨大。
无线充电产业未来的市场规模会随着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开拓而不断扩大,中投投资咨询预计,2019年我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2亿美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92%,2023年将达到166亿美元。2019年9月开始,随着苹果,华为,小米对无线充电双向快充的研发和落地,无线充电增速有望突破上述数据。
产业链初具规模
在无线充电技术的稳步推进下,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从无线充电产业链角度来看,其主要划分为五大板块:方案设计商、电源芯片商、磁性材料商、传输线圈商以及模组制造商。
其中,方案设计和电源芯片环节技术壁垒高、利润高,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例如美国高通公司在无线充电的方案设计与电源芯片环节上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中兴通讯、信维通讯等国内企业也在无线充电的高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并有所斩获。
国际知名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发布报告《电动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专利分析》中提到“中兴通讯的专利引用相比其它国内对手,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数量也体现在质量。同时,中兴专利的适用领域更多,不仅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专利布局也更广,中兴专利除中国外,澳大利亚、法国、巴西、美国、德国和日本均有布局。”磁性材料和传输线圈环节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中外厂商都参与其中,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开始向手机生产厂商稳定供货 20±2μm厚度纳米晶合金超薄带材的厂家只有三家公司,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厚度的降低,目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无线充电整体产业的发展。
模组制造环节尽管利润有限,但是技术壁垒也相对较小,成为国内厂商参与的首选。另外,中国手机公司如华为、小米和OPPO在无线快充电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在安全快充领域的领导地位为中国行业创造了一个机会: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全球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
无线充电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产业链如今也初具规模,无线充电产业的上中下游均有布局,但是整个无线充电产业的主力发展暂时还都集中在低技术要求的下游产业,产业链上游的高技术壁垒的环节与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高利润、高话语权的环节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无线充电产业要想完成跨越式的发展进程,就需要引领产业的发展,占据产业链上游的高地,在技术中寻求更大的突破,并积极参与国际/全球无线充电的标准化工作。
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
与小米、魅族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合作的某厂商,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首个引进的团队。短短两年就完成了从入驻研发,到对接市场,再到产业化市场化的跨越,拥有50多项无线充电领域核心专利。在这大跃进式的发展背后,有着两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位省“千人计划”专家,硅谷创新人才,以及大量来自国内尖端企业的研发人才。
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聚集国内顶尖的企业与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克高技术壁垒,才能占领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的发展市场与利润率,才能获得更多的行业话语权。以高技术为主导的产业链布局更符合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