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店后厂”的作坊式工厂蹒跚起步,在摸索和竞争中逐渐形成独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再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创新开放,与世界共享机会……在“中国电器之都”浙江乐清柳市镇,“温州模式”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进入新时代,透过柳市镇这个窗口,不仅能够看到民营经济的生机与韧性,更蕴含着中国经济的信心与未来。
这是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的合兴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2019年1月10日摄)。 新华社发
从无到有:发端于“草根”的原生力量
说起柳市镇,不少人感觉有些陌生,然而这个瓯江口北岸的“小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低压电器集散中心,“中国电器之都”成为柳市的响亮招牌。
“柳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柳市镇长虹村党支部原书记郑元飞说,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兴起,柳市低压电器生产销售规模日益扩大,但同时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企业无证经营、产品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现,行业规范已迫在眉睫。
1987年,杭州市民把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付之一炬,这唤起了温州人的质量和诚信意识。1990年,中央有关部门发文并成立调查组进驻柳市,开展为期5个月的打假行动,关闭13000多家门店,执法立案187起。
“产业要发展,不仅要有打击假冒伪劣根源的‘破’,也要有加大扶持力度的‘立’。”乐清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1990年,柳市中国电器城正式挂牌,历经29年发展已有两千多家经营户入驻。
走进电器城,琳琅满目的低压电器产品一应俱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客户开始选择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每天各式各样的产品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年销售额达十多亿元。
如今,柳市镇已形成以高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拥有企业87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0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2018年,柳市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亿元,同比增长9.5%。
这是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的合兴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1月10日摄)。 新华社发
发展壮大:坚守与创新并重结出硕果
当年起步于“前店后厂”模式的作坊式工厂,如今已有不少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纵观这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企业,不难看到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共性。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坚守主业的定力。”正泰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利义对此深有感触,“从低压到高压,从元器件到成套设备再到电力解决方案,正泰集团始终坚持做大做强实体制造业,目前年销售额已超700亿元。”
乐清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王守根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夕阳产业”,近年来,通过与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紧密结合,传统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跨越发展。
在正泰集团小型断路器的数字化车间内,记者看不到工人守着流水线忙碌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手精准而快速地进行着装配,装载自引导装置的AGV小车沿既定线路来回穿梭,运送零部件和包装好的产品。
“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车间投入运行后,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了显著优化。”公司终端电器制造部总经理江玉坤说,以小型断路器车间为例,每条自动线仅需8名工人,比原先减少了60人,同时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虽然实现路径八仙过海、不尽相同,但不论企业规模大小,这个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不少企业家的心中。
“从2009年成立以来,企业取得一定发展和积累后,都把主要资金用于技术投入、新产品研发上。”俊郎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雄说,企业近5年来以不低于销售额5%的资金作为研发投入,未来5年将继续以不低于销售额7%的比例用于技术创新。
在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的合兴集团有限公司内,工人在车间内生产(2016年8月16日摄)。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