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OLED的产业化项目,2008年北京维信诺公司在中国的第一条PMOLED量产线,就是在江苏省昆山市政府的投资带动下建设起来的;去年8月京东方公司计划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获得了鄂尔多斯市政府以资源换投资的承诺。
虽然我们拥有一些OLED自主技术,但与国外差距较大。截至2010年7月,在中国受理的OLED专利申请者中,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跨国公司,中国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维信诺公司进入前15名,其中清华大学136件,排名第11位,北京维信诺公司97件,排名第14位。虽然中国OLED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已取得可喜进展,但仍面临基础研究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全球行业标准及知识产权领域缺乏话语权等困难。
此外,OLED技术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长期稳定支持,政府项目来自不同部门,项目来源比较分散,企业需要花很大精力分头争取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大都是一次性的,不能满足持续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试验的需要。另外,OLED生产线所需投资巨大,一条4.5代AMOLED生产线大约需要50亿元人民币,中国家电和手机制造企业很难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而且在产业发展初期,OLED企业也达不到进入资本市场的门坎。尽管有地方政府投资,但AMOLED生产线的巨大投资也使地方政府难以独立支撑。
以政府支持抢占竞争先机
政府应统筹规划、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同时借鉴国外经验,解决其融资瓶颈,降低其投资风险。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OLED产业,政府层面应该如何进行规范性引导和支持?
吕薇:OLED技术涉及到未来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投资额巨大,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有序发展。
第一要加强论证和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第二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安排,为OLED技术研发和试验提供持续性集中支持。各相关部门通过联合协商等方式,将与OLED相关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适当整合,根据对产业培育期的预估,重点给予持续支持。并且进一步完善产业联盟的合作机制。
第三建议适时进行战略性投资,解决融资瓶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融资困难,一是通过政府引导资金进行示范性投资,降低社会资本的风险预期;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国有投资控股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在试验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量产线,在国际竞争中尽早抢占先机。综合来看,中国的OLED产业还处在培育期,第二种方法更现实可行。
第四建议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降低投资风险。OLED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充分利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由于它投资巨大,又要开辟市场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应对早期具有示范作用的生产线,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首条生产线给予3—5年的减免增值税以及贷款贴息政策,降低投资风险,调动社会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