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星在手机OLED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是柔性OLED手机屏幕的唯一供应商。京东方成都产线的量产,意味着打破了韩国的垄断。”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在陈旸暄看来,京东方的股价走高,“大家很大程度上是冲着AMOLED生产线打破韩国三星垄断的利好消息”,不过其强调,“目前AMOLED的良品率在30%左右,通过量产,可以找到问题并改进,不断提升良品率。只有良品率提高到50%以上,生产线才能扭亏,良品率达到80%以上,才能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
尽管如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紧随三星,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量产柔性OLED显示屏对于我国企业在全球OLED行业的卡位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之前三星是唯一的柔性OLED手机屏供应商,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优先供应给三星和苹果等客户。国内企业在谈判上处于完全劣势,经常不能及时拿到屏幕,错过了销售的旺期。”北京地区一位券商分析师11月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该券商分析师介绍,伴随着高端机型对于OLED屏幕的采用,柔性OLED屏幕会成为各高端机型创新的热点,渗透率会将一部提升。
除了生产线的预期,京东方的业绩也立下功劳:2017年前三季度,京东方获得营收694.08亿元,同比增长51.41%;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4503.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京东方业绩实现高增长主要是因为面板供需出现反转,导致下游面板价格出现反弹,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也得到提升。此外,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性能与良品率不断爬升。
WITSVIEW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已经全球第一,公司显示板块有望维持大幅增长,行业集中度将随着规模效应继续提升。
10月26日,京东方首席执行官陈炎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顺利量产,将大幅提升京东方在高性能手机、移动显示屏等产品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中小尺寸高性能显示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中国OLED产业和全球柔性显示产业加速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供需关系上来看,供应端的三星、LG等韩国厂商不断关停产线。同时需求端因消费升级推动了大屏化趋势,加上显示面板在诸如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场景增多,使得需求端出现增长。”11月3日,沪上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陈旸暄分析指出,“因为OLED在性能方面几乎全面优胜于LCD,所以三星等企业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发并推出该产品,并在近年良品率大幅突破后,将部分LCD生产线转成OLED,于今年获得苹果新品应用的大批量采购,占全球绝对垄断份额。LCD目前还处于惯性需求增长中,中国又是主要消费国,导致京东方受益,LCD面板提价,同时又有新建的生产线如福建福清的8.5代线陆续投产,且良品率提升较快,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京东方业绩增长。”
他还表示,“随着国内多家企业OLED生产线量产、良品率的爬坡提升,在中小尺寸屏幕市场,OLED在2018年-2019年可能会大规模替代中小尺寸屏幕的LCD,导致LCD的景气程度下降。”
11月3日下午,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6年上半年以来,上游液晶面板的价格上涨50%以上,导致下游液晶电视的价格也上涨,产品供不应求,这种供需导致的周期性波动,带动了京东方的业绩。”
追赶者身影
在此之前,京东方是以巨额融资-烧钱-亏损的形象为资本市场所知。
2001年登陆深交所后,其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先后融资港元20亿、人民币18亿、22亿、120亿和90亿,加上2014年抛出460亿元的巨额定增计划,融资总额高达726亿元。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京东方总股本不断增加,从1997年时的3.77亿股猛增至347.98亿股。
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有此前京东方投入巨多,但不尽如人意的业绩。
2008年至2012年,京东方扣非后净利润连续5年巨亏,直至2011年营收127亿元,实现扭亏净赚5.6亿。
一位浙江私募人士从五年前就关注了京东方,在他看来,“2014年以前,京东方的股价走势很差,但是最近股价走势节节高,说明公司的业务在向好。”
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预示着一场“屏幕”的战争,关键词是“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