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空调器产品目前市场反应如何?”采访当天,卧龙电气集团总经理助理刘栋良和几位同事正在和美国的两位华人专家连线交流。据了解,这款正在北美市场重点谋划布局的中央空调器产品,不仅噪音极小,而且还能根据室内人数的增减,变化风力,使人体始终保持舒适的感觉。而这一高能表现,有个术语,叫伺服节能。
这只是刘栋良和团队研究开发的一个小领域。自2005年加入卧龙以来,刘栋良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积极创新,在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等研究方面取得10多项发明及实用专利。不仅如此,他还将研究领域延伸至高压变频技术、新能源光伏逆变器装置的开发,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经济效益,也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在正式加入卧龙前,刘栋良曾在卧龙的博士后工作站做过一段时间。当时,卧龙的电机产品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被人称作“东方西门子”。卧龙高层也想沿着“西门子”的路子,在已有的电机产业格局上,发展电机控制技术,让电机、控制两条腿一起走。卧龙的这一战略想法,深深打动了浙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出身的刘栋良。
“控制,依靠伺服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你发出指令,机器会根据指令准确达到你预设的动作和位移。如果对象是工业机器人,就不限于简单的位置变化,要求会更多更严苛。”刘栋良看到,在中国工业机器市场,85%的伺服电机是外资品牌,而本土企业,大多数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几乎没有工业化的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是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一般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处,是机器人运动的“心脏”。刘栋良下了决心,要为机器人安装上卧龙标志的“中国心”。
2006年,刘栋良带头研发的交流永磁伺服电机与全数字化伺服驱动器产品通过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并实现了全数字通用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产业化,形成年产8000套的生产能力。目前,该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等行业,也将工业机器人的“中国心”水平直逼占市场主导的日系水平。
“做科研,就像闯关,一关一关地闯,会让你上瘾的。”在研发过程中,刘栋良的韧劲深深影响了研发团队。在他带领的团队里,大家没有上下级之分,相处起来更像师生关系,很多人会叫他刘老师、刘博士。也就是这样简单、亲切的氛围,把团队打造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生力军。
2009年,针对国内高压变频技术效率不高、可靠性较差、无知识产权等现状,刘栋良和团队在已完成高压大容量变频调速设备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矩阵式高压变频器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这项技术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国外技术垄断。
到2012年,刘栋良的团队越来越壮大,他们又锁定了新能源光伏产业。通过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结构、电网特性、光伏安全运行及光伏逆变装置的研究,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多种规格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并顺利通过多项国际认证。目前,卧龙光伏产品已销往欧洲、澳洲及国内市场,年销售额达2500多万元。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