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是不是意味着2018年计划推出工程样品的EyeQ5并非设计用来运行平台的驾驶控制软件?EyeQ5需要一枚类似英特尔正在开发的伙伴芯片吗?
Galves对此解释称,“驾驶控制软件之所以不会交由Mobileye的SoC运行,主要考虑到它对高性能计算的密集需求,所以把这项功能由单独的芯片完成合情合理。同样的,执行路径策略算法和运行控制软件类似,由同一枚芯片来处理能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效率”。当然Galves也提到了使用两种不同芯片的积极意义,即出于“功能安全和系统冗余层面的考虑”。
再造汽车业的Wintel?
在之前的文章中,车云菌曾引用某行业分析师的观点,他认为如果英特尔和Mobileye变得日益亲密的话,有可能会“威胁”到现在Mobileye和意法的关系。
对此,Daniel Galves是这样解释的。他表示,“Mobileye和意法半导体合作将EyeQ4和EyeQ5芯片的制程提高到有竞争力的水平。我们的算法在两家公司研发的架构平台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运行,但德尔福的Ottomatika软件是在英特尔环境下开发的,因此在英特尔的芯片架构下运行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未来
如果跳出了德尔福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英特尔和Mobileye又能打出怎样的组合拳呢?也就是说,为了能够从自动驾驶平台产品中获利,这两家公司今后该如何筹划和执行呢?
意法半导体前高管Philippe Lambinet预测将会有一场“边际战争”发生。根据他的观点来看,在自动驾驶如此细分的汽车市场,最有可能实现垄断的是Mobileye,这对英特尔来说吸引力真是太大了。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野心不小的英特尔同样希望能够和Mobileye建立类似Wintel的两强垄断联盟。不过Mobileye是不是愿意这么做,目前只能说迹象并不明显。
Lambinet认为,英特尔之所以能雄踞PC处理器市场多年,获得如今的行业地位,和微软建立的垄断联盟Wintel功不可没。至此,英特尔一直都希望能够在其他行业复制PC市场的成功,因为它不会允许自己的边际利益出现下滑。不过可惜的是,英特尔并未抓住智能移动互联网和TV市场的繁荣,而且它很有可能会再次跌倒在在汽车市场,因为PC业的Wintel模式只是特例,并非普遍使用的行业规则。
如果Mobileye的算法继续在自动驾驶汽车平台领域“称霸”,那么英特尔作为一家硬件供应商,可能未来只有两个选择:吃掉Mobileye或者最终商品化。
不过很难想象英特尔会选择坐以待毙。目前英特尔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在人工智能,利用Nervana Systems训练卷积神经网络(目前该领域是英伟达GPU产品的专长)以及联合Movidius进行计算机视觉和边缘网络的研究上。
所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等待英特尔的还有无数场硬仗要打。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