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照明市场规模以每年16%以上速度成长
随着主流市场趋向成熟,越来越多的照明业者将目光投向了竞争尚没有那么激烈的工业照明市场。实际上,工业照明在照明行业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目前欧洲仍具有最大市场占比,其次是中国和美国。预估2016年LED工业照明市场规模达29.32亿美金,之后以每年16% 以上的速度成长,甚至2016年的成长速度高达24%,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39.35 亿美金。
欧洲对于照明需求特别是在户外与室内等工业照明专案都在陆续开展。工业照明中泛光灯与天井灯市场需求逐步提升。对于美国,产品补贴政策不仅适用于LED光源型产品,也包含LED户外照明与工业照明灯具,DOE最新的分析指出,随着新科技,尤其固态照明的推出,HID逐渐被取代,将带动LED工业照明市场替换需求。中国为工程项目主要国家,隐形渠道丰富。同时,LED技术提升之下也带动原本专注于HID工业照明的厂商陆续替换LED照明产品。日本是节能意识最完善的国家,在家居和商业照明都发展得较为成熟的情况下、之后也逐渐迈入工业照明领域,日本照明厂商专注产品技术与质量,持续推出高效率的天井灯与照明产品,拉动工业照明市场需求。
随着LED照明产品性能的提升及价格的进一步降低,相信工业照明这一领域将成为2016年LED照明厂商争夺的重点市场。当然LED的节能效果,作为工业照明的主要驱动力,长时间照明使用之下,让成本回收比家用照明更具竞争力,更有足够的诱因促使消费者替换LED产品。
智能照明市场整体偏小,未来将会持续成长
据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约为15.44亿美元,虽然LED照明灯具已经进入低价时代,但由于智能照明市场尚未成熟,规模化效应尚未形成,相关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成本高企,所以目前智能照明市场整体偏小,不过随着未来技术、产品成熟、厂商积极推动、智慧照明相关概念普及,市场会将持续成长,预计2019年可达143.53亿美元。
智慧照明还在起步和发展期,它是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极佳接入口,蕴含着巨大能量,不仅仅会为整个照明产业带来革新,也会对照明相关行业产生极大影响。
目前各路厂商纷纷进军智能照明领域,厂商多元化的行业背景将为照明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将加速智慧照明的成长。
尚在襁褓中的智慧照明也面临着许多的发展的困境,标准的缺失、技术的不成熟,跨界合作的融合困境,但因应用前景广泛,市场需求广阔,这些问题都无法阻挡智慧照明迅猛发展的脚步。
未来,智慧照明将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从社会层面来说,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率,同时智能照明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结合,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甚至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
不可见光市场受瞩目,小市场有大机会
在背光与照明之后,LED产业面临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许多厂商希望寻找蓝海策略,车用照明、紫外线与红外线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紫外线LED市场存在着高毛利、新市场需求的市场机会;然而同时也伴随着高度挑战,客户耕耘期长、订单零散、加上价格跌幅超出预期。
吴盈洁表示,尽管今年整体UV-ALED市场价格快速跌落,厂商仍乐观认为适度跌价代表市场正在起飞。未来两年厂商将力求技术发展,计划跨入UV-CLED(短波紫外线,280nm以下)利基市场。随着技术发展与客制化设计成为UVLED高毛利的蓝海市场利基,可望出现如深紫外短讯通讯等更宽广应用,因此LEDinside预估2020年UVLED市场产值将会达到3.56亿美元。IRLED与光学传感器 (OpticalSensor) 有众多应用,然而客户面相当零散广泛,繁复的的客制化设计也为IRLED提升市场需求。
红外线LED市场规模于安全监控应用市场需求无所不在,预计2020年,红外线LED市场规模于安全监控应用将可达到1.74亿美金。高功率LED封装电路设计与散热处理也较为简单。未来逐渐取代传统Lamp封装形式产品。
2015 年可称为虹膜辨识产品量产元年,2016新产品设计中已规划虹膜辨识于新机种之中,LED厂商积极送样,预计将于2Q16 陆续有多项产品问世。
新兴市场已成新蓝海,“亲中”政策或利好国内厂商
从2015年中国海关LED照明出口规模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日欧等地从中国进口LED照明产品规模负增长的情况下,东南亚、南美、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照明需求逐年上涨,颇具潜力。越南、巴西、印度等地2015年的进口规模同比增长率都接近甚至超过100%。新兴市场已然成为LED照明发展的新蓝海。
以东南亚市场来说, LED照明近几年增长强劲,渗透率预期将从18%成长至43%。预期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和东协双边贸易协议的扩充,关税的优惠,以及统一标准的实施,东南亚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密切。
而在俄罗斯市场,虽然近两年经济及政治局势不稳定导致市场规模下滑,但预计随着经济危机逐渐缓和,加之俄罗斯本身的国土面积、人口、工业基础也支撑着其市场需求,2016年起,LED照明将持续增长。而俄罗斯政府也正在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外交,尤其是强化与中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亲中”政策很可能也将为中国LED厂商带来许多利好。
除此之外,在其他地区如南美,LED照明渗透率及从中国进口规模也增长迅速,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政策驱动以及大型项目正在成为主要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