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2月23日
[来源]:时代周报
[点击率]:2749
但在2016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这种情形将有所变化。
“2016年机器人需求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罗焕塔在2015年高工机器人年会上表示,原因主要是整个制造业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2013年到2015年引进的这些机器人有很大一部分在工厂里面并没有被及时消化,“所以在2016年,会有一个增速下降的过程”。
技术鸿沟难以跨越
尽管市场爆发、合作层出不穷,但国内企业在对机器人巨头的技术追赶上,鸿沟仍然无法跨越。
据公开报道,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2.2万件专利申请,而中国不到6000件,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广州数控副总经理李伯基在年会上称,国产机器人需要从几个方面突破技术难题。“第一个是本体,本体中有机械加工、装配、检测、互换等方面需要突破,这是本体本身要做的。第二是共性技术,包括抖动、振动、噪音、密封、工艺包等;第三是接口技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要靠组装,机跟电的接口,硬件与软件的接口,软件与软件的接口;第四是软性技术,包括标准、通信、仿真和离线编程等。”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瓶颈难破,严重制约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统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
李伯基对国产机器人“借助外部力量加快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式表示肯定,“比如美的集团、上海电气,他们都不断走向国际,与国外企业合作、并购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政策亦在不断释放。2015年底,《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完成,正在修改完善。
《上海证券报》报道称,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还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但徐扬生在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了对于国内机器人行业研发力量的担忧——国内机器人技术向世界水平的追赶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做基础研究的人才,但目前,“人才都去企业了”。
(小编整理。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
info%ett-cn.com (%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