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覆盖全国农村的电网升级改造大幕正式拉开。
“更重要的一点是,《意见》提出实行城镇农村同网同价,原来的县级供电所代管制度将被取消。”来小康认为,这一政策将直接促使电网公司更加注重节约用电、提高农网用电效率,“因为农闲时产生的巨大空载损耗将由电网公司直接埋单。”
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本轮农网改造升级的重点正是农村电网中最薄弱的中低压配电网。根据我国“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的目标,农网改造配电端的节能环保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投资方面,记者此前从国家电网获悉,在特高压建设和智能电网之外,“十二五”时期,农网改造也将是国家电网的投资重点。据悉,新农网改造自2010年起为期三年,去年由国家财政支出120亿元资金,今后每年投入还将递增。
种种利好因素刺激下,去年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市场规模达18亿元,据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变压器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未来10年,非晶合金变压器市场容量将达千亿元,年均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00亿元。
蛰伏十年,非晶合金变压器有望迎来一轮黄金增长周期。
产业看台
进口替代前景广阔 全产业链模式雏形初具
电力设备行业“钱”景广阔,相关企业也摩拳擦掌,动作频频。
继2010年上半年成功入主平高电气之后,我国最大的电网运营企业国家电网再次将触角伸向了其上游的设备供应商置信电气。
在业内看来,这一动作也意味着非晶变压器产业链的上下游被打通,未来将进入“非晶带材—变压器—电网”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非晶合金变压器制造的最大瓶颈在于,非晶带材难以全部实现国产化。
“这主要是从质量性能和规模两方面考虑。”上述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国内已有安泰科技规模化生产非晶带材,但在性能和规模化上仍然难以与进口带材抗衡。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安泰科技于2007年建成我国首条、世界第二条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并于2009年投入生产运营。根据建设规划,二期3万吨生产线已于2010年一季度全部完成热试,并正式转产,非晶带材的产能已达4万吨,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年产能扩大到10万吨。
而目前国内非晶变压器主要的带材进口商日本日立金属,于2003年收购美国Honeywell公司的子公司Metglas,并取得非晶合金带材技术,2009年其产能已扩大到8万吨,预计到2015年,日立金属的产能将达到15万吨,目前在非晶合金带材领域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不过,11月15日晚间的两则公司公告,则可能将“非晶带材主要依靠进口”这一产业发展障碍逐步排除。
置信电气的最新重组公告显示,国家电网电科院预计将持有置信电气约24.98%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非晶带材上市公司安泰科技也于当天与国网电科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实现电力用非晶材料产业化。
也就是说,国家电网将成为国内生产非晶合金变压器的龙头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并且在上游材料采购上占有优势。该领域上下游最具先发优势的两家企业聚拢联合,有望为今后非晶合金变压器市场的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应用领域不断开拓,非晶合金变压器进入高电压等级应用场所以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从科技部、能源局等部委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到,未来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都将成倍增长,非晶合金变压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