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业应用机器人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工业很多领域都走进了机器人时代。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
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此外还有国家大力的支持,国家对安全方面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逐渐替
代人进行了很多工业领域的工作。工业机器人时代正在迎来自己的春天。
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已日趋成熟,重点在于工业机器人批量生产和建立产业链。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
体现在新型智能制造机器人的创新以及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的丰富和发展。
在机械机构方面,不同构型和负载的各系列机器人产品研发,向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
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应用视觉、力觉等传感器的多信息融合的机器人系统也开始在装配等领域
发挥作用。
在标准化、轻巧型方面,主要注重提高运动速度和运动精度,减轻重量和减少安装占用空间,工业机器人功能部件逐步趋
于标准化和模块组合化,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在柔性化、智能化方面,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柔性制造自动化技术中,特别是应用机器人的自动装配技术中,要求工
业机器人对外部环境和对象物体有自适应能力,即具有较高的智能和更多功能,机器人的智能化是指机器人具有感觉、知觉等
,即有很强的检测功能和判断功能。而机器人柔性化是指其操作执行任务时,能够根据任务不同,快速调整机器人组合,并调
整末端执行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工业机器人技术先进,精密、智能,实现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
最高体现;工业机器人技术升级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是实现生产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
的重要手段;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由此可见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可观。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机器人技术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技术领域。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国内机器人普及也是迟早的事情。
在今年七月初召开的“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公开表示,经过对
机器人产业的调研后,即将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机器人走向智能化、全民化,即将掀起制造业
的革命。由此可见,工业中的机器人时代正在隆重的登上中国工业发展的舞台。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起加速发展,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
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