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液晶显示面板在国家进口产品的名单上一直高居前几名。前几年
,来自日韩台的面板厂商甚至利用其面板垄断地位对中国的家电厂商进行价格操纵。因此,上马高世
代面板线一直是国家的战略重点之一。近日,笔者走访了国内的高世代面板制造公司-华星光电8.5代
厂,试图向大家还原一下国内真实的8.5代线生存现状。
1、同日韩台差距仍然巨大
国内正在密集的上马高世代面板线。除了华星光电8.5代线,京东方也上马并投产了8.5代线。此
外,LG创维在广州,三星在苏州,友达在昆山等地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切入到8.5代线中。
来自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电视面板的产量将达到2400万片,占到
全球份额的10.5%,预计2013年产量将达到4400万片,占全球份额的17.6%。尽管如此,但中国面板业
和国际同行的差距仍然巨大。
华星光电副总裁车汉澍表示,中国内地的高世代面板和日韩台同行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四
个方面:
一是规模。目前国内投产的8.5代线主要是华星光电和京东方。韩国仅三星一家就有6条8.5代线
。
二是技术。面板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台厂商手中。以最基本的基建为例,韩国技术团队在华
星光电有一个团队,专门进行部分基建项目的维护。
三是基础差,投入少。比如,LG、三星、夏普、友达和群创等企业从事面板制造数年或者数十年
,它们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内地的面板,则是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部分领域对国外依赖严重。比如玻璃基板基本上要靠进口,但制造玻璃基板的原材料则是中
国大陆的;用于8.5代线制造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日本、荷兰都是设备生产商,国内无法做出同类
设备。
2、国内面板企业背着骂名前行:良品率优于同行
车汉澍表示,国内的面板厂商背负了太多骂名,因为他们动辙数百亿的投资额(主要为各种融资)
使网友对其产生质疑。实际上大力发展面板行业有着积极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可以结束对进口
产品的依赖,当其他厂商对国内企业进行面板制裁时,国内企业不至于束手无策。
2013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韩国三星、LG,我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
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总金额达3.53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厂商向笔者表示,面板占据了超过电视70%的成本,因此,家电厂商对
于上游面板厂商面前处于弱势的谈判地位。淡季的时候,三星LG等公司会向家电厂商压货,如果家电
厂商不采购他们的产品,上述面板厂商就会对家电厂商进行报复,比如在旺季时给家电厂商限量供应
产品。
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预计,2013年中国大陆电视面板自给率将维持在30.1%左右。这意味着
,华星光电京东方为代表的的面板项目有能力改变中国大陆面板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尽管因为投资额受到网民的质疑,但是国内面板厂商仍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开门成绩。比如,
2013年第一季度的净利率,京东方的净利率维持在5%左右,而华星光电的净得率则可以达到10%。与
之对应的,则是群创的净利率为1.4%,LG的净利率为0.1%,友达则处于亏损状态中。
3、国内政策和良品率左右面板厂商运营
由于国内面板产业缺失,因此,现阶段的高世代面板线产能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因此,面板厂
商都是根据订单来进行生产,因此库存很少。影响面板厂的因素,则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国家政策。国家政策通常会直接影响到家电厂商,进而传递到上游的供应链。比如,国家
的惠民补贴政策,其主力机型是32寸液晶电视。据搜狐家电了解,华星光电去年投产以来,约90%的
产能被32寸面板消化掉。
“这一数字将从90%降低到65%”华星光电一位负责人向笔者透露,“随着惠民补贴政策的退出,
家电厂商开始追求更高利润的大尺寸面板产品,因此,32寸面板的需求量在急剧减少,估计今年这一
比例就有30%的下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