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试目标
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厂站端设备,不管是RTU、测控单元、还是综自系统,它们与调度主站的信息连通,都需要经过现场的硬件软件和信息校正方面的调试,才可以正式接入自动化系统运行。
这些调试所涉及到的部门,通常有通信、保护、自动化和远动。
从大的方面来说,调试通常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A)现场的硬件设备环境,要具备长期运行的投入条件;
B)从现场到调度主站的信道,已经连通并可以投入运行;
C)站端规约与调度主站匹配,并且版本基本相容;
D)站端设备的数据点顺序与主站数据库定义完全一致。
二、现场调试的难度
从上面看到,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挺复杂的工作,往往动用几个部门的车辆和人手下到现场。各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不说,就是到了现场,也不是能够同时展开工作的。经常通信人员开始工作时,远动班组的人在旁边看着;远动人员开始工作时,通信人员又急着要到另一处去,半路上往往还被叫回来,等等。
这个过程有时持续两三天,有时甚至要化一星期。而且因为现场的工作条件很差,调到差不多能接收数据了就赶快撤,留下一些隐患,在日后时不时发生故障。这里面,现场验收在匆促之中简化进行是它的根本原因。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呢?
三、预调试的可能性
从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看到,C)和D)事实上并不一定依赖于厂站的硬件设备,因为本质上它只是信息处理方面的工作;B)虽然牵涉到站端的通信链路,通过变通也是可以预先测试的;只有A)是必须要到现场、并且硬件设备到位以后才可以进行的。
这就是说,在现场硬件设备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预调试是可行的,它能够将大约四分之三的工作量,放到主站的机房来做,而主站机房的测试条件,要比现场好很多,这有利于按部就班、扎实细仔地做好工作,不留后患。
四、预调试与现场调试的对比
现场调试的位置,通常是在设备间的自动化设备屏柜前。那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便携机有时候都是放在地上,调试人员就这么半蹲着,要搞好几个小时,有时候搞完站都站不起来。而这些调试,都是一些精细的智力活,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做,才能做得好。
以数据库点对位为例:它要求RTU内数据点的顺序、名称、开合状态等等,与主站的数据库定义完全一致,并且还要考虑,后面如果有新增的点插进来,其它点定义无需一一修改等问题。一个站通常点数在1000到5000个之间,这样一项工作,经常要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才能干完,工作人员就是蹲在那里完成的!所以一旦数据接通了,就草草收工立即返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如果用RTU仿真装置,这些工作根本就不用在现场做。在主站的机房里,在标准的经过人机工程设计的值班桌上,工作人员可以按部就班地、认真细仔地完成。这样,工作就可以做得扎实、地道,而不是象在现场那样匆忙了结。
在主站机房做预调试,还有其它方面的方便性:比如找个电源插板,找一对串口线,打一张修改后的信息表,以及数据库改动时,与主站的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沟通等等,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规约一致性的调试,也与上述相同。
信道的连通性调试,从厂站端直接连通当然是最简单的,但如果考虑放到主站这一侧来调试,也是可以的,条件仅仅是需要厂站端那一侧做一个回环,这样测试设备和受试端都在主站的机房里面,给调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
五、预调试的目标
预调试的目标,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A) 调度主站数据库的点数、顺序,与即将到位的RTU(包括通信管理机)点信息完全一致,并留有以后扩充的余地和修改点位的方便性;
B) RTU(通信管理机)的规约,必须与主站的访问规约高度兼容,最好是能够留下不兼容部分的备忘录;
C) 信道已经连通,物理接口已经兼容,并且电平(老的信道)、信息位(位宽、校验位、停止位、波特率等等)都已经符合主站的接收要求。
六、预调试以后的现场调试
做到了以上几点,在厂站设备到达现场后,就可以用很小的工作量,比较轻松地完成现场的调试。
这种调试的真正优势是:将近80%的工作量都可以在工作条件较好的主站机房完成。由于测试条件远胜于厂站现场,工作就可以做得仔细、踏实。比如数据点对位,如果与主站定义有疑义,可以当面与主站相关人员面对面沟通,或者,远动人员自己就可以在获得授权以后直接操作数据库,省了沟通环节。
从厂站工作质量来说,在不经过预调试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很多精力都分散到了关注信道、关注信息、关注规约等等本来就不属于现场要解决的问题方面,反而对设备硬件工况等方面的问题,没精力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降低了厂站端的调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