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盛典如期举行。12月11日,主办方《中国汽车报》总编辑李春雷、协办方中汽国际副总裁温忆梅,以及众多行业内专家、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代表齐聚上海,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汇聚能量。
第三届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盛典现场
盛典上,李春雷、温忆梅、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纷纷向大会致辞,盘点中国电动汽车这一年的得与失。盛典由《中国汽车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主任战静静主持。
抓住发展机遇
“电动汽车的发展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崭新的市场空间,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李春雷说。
“节能环保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要保持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对汽车动力总成进行一场革命。”温忆梅说,传统燃油汽车历经百年的发展,创新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而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引发大规模变革,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生机。
“我国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在传统汽车竞争力不太强的情况下,从整车、动力系统、电机、电池、电控等方面入手,从基础做起,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使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产品初创期逐步走向产业培育期。”甄子健说。
第三届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盛典现场
从目前看,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共存。李春雷表示,中国汽车报社很早就高度关注新能源和电动车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报纸、杂志、网站等全媒体的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发力,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摇旗呐喊。
2012年成绩斐然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王秉刚如是说。
谈到2012年的成绩,首先值得自豪的就是示范推广的数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2.7万余辆新能源汽车参与示范推广,与年初验收时的1.5万辆相比,有了几乎“翻一番”的增长,王秉刚对此表示欣慰。
在各项验收检查中,王秉刚看到多数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调整并加强电动汽车研发的产业计划,说明企业已经从过去的盲目跟风,逐渐走向成熟、理性。
虽然当前示范推广的数量未能达到预期,但与前两年相比,多数示范城市能够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许多地方政府与刚刚投入示范运行相比,更加务实,在制定地方扶持政策方面,更具有针对性。
从微观层面看,混合动力客车的示范效果显著,基本具备产业化条件,政府也正在制定相应的政策,进一步扩大混合动力客车的推广范围。在技术层面,深度混合动力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突破。几年前的“春秋争霸”局面,在今年逐渐形成了“战国诸雄”,一批有实力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电动部件企业出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也达到实用化程度,三元材料等有望在不久后得到广泛应用。
“2012年,我看到了希望的种子在发芽。”王秉刚说。
有得亦有失
面对不足,王秉刚同样直言不讳。他坦言,目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技术还是推广的数量,与人们的预期值仍然相差甚远。
当前可供示范的车型仍然较少,引发了公众对产品研发成果的怀疑。这一年里,经常有企业发布新技术,但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可供示范运营的产品数量却不多,这说明有些技术仍然只是存在于理论中,一些企业并没有将商品化作为研发的出发点之一。
除了整车,在零部件企业方面,许多电池厂大规模投入,但订单较少,导致企业缺乏继续研发的资金,停滞不前。一些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现象。
王秉刚多次强调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5月26日发生在深圳的一起电动汽车特大交通事故是不能不提的。这一事故再次将公众对电动汽车的安全疑虑推到风口浪尖。“如果事故中都是传统燃油车,一定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王秉刚说,这是教训,更是经验。
2013年,企业需要更加坚定与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