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产能巨大,又没有发生松下那样在等离子与液晶方面的摇摆,一心做好液晶电视,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夏普最大的问题是产品价格难以和三星[微博]等韩系企业竞争。夏普向42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电视集中投入,虽然利润率高,却卖不出数量来。中小型号的电视,其成本又难以和韩系企业竞争。如果放下身段为其他企业代工,赚2%的代工利润,夏普又难下决心。况且代工做多了,就愈发会失去夏普本身的产品市场。
于是600万台的产能中,有400万被放空。夏普一直在苦等机会的到来。但机会似乎已经去了韩国和台湾,夏普不仅拿不到2%的代工利润,在经营上也越发难以支撑了。
谈及本次巨亏时,奥田总裁说:“我们有很多技术,如果能让资产顺利运转的话,肯定能获得效益。”夏普仍然是一家对技术执着的典型日本企业,在和电视屏相关的所有技术---从电视屏到电脑屏和手机屏,夏普仍然拥有出色的技术,但如何把技术转化为大众接受的产品并获得利润,夏普目前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东芝:所幸产业链长
东芝本来期待在2012年度实现6.4万亿日元的销售额,但估计只能实现6.1万亿日元,比预期少3000亿日元。利润方面,东芝希望达到3000亿日元,但随着总销售额的减少,本年度预计只能实现2600亿日元,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是盈余,在日本各家电巨头中已殊为难得。
其实东芝在电视及半导体方面同样处于亏损状态。尽管专务董事久保诚强打精神说要在亚洲等新兴国家继续扩大销售,但其实已经悄悄将电视的预计销售量从1600万台下调到了1300万台。
电脑、手机及闪存用半导体未能为东芝赚取利润,但东芝与松下、夏普的最大不同,用东芝中国公司一位高管的话来说,是“东芝的产业链长,家电在东芝的全部业务中只占不到10%”。
另一方面,东芝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业务呈现出了超稳定的状态。日本国内的火力发电需求,因为福岛核电事故而突然增加,其子公司---美国西屋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又各获得了4座核电站的订单,让公司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利润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医疗机械、电梯等业务,也为公司效益贡献不少。
也许,东芝公司的模式将代表着日本综合电器企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在优势产品基础上做长产业链,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另一家日本家电巨头索尼通过与奥林巴斯[微博]的合作,向医疗机械领域扩张。富士胶片则在医药、医疗和化妆品方面寻求新的机会。“百年老店”日立则已经放弃电视,谋求机电与IT技术融合后的社会基础设施产业方面的发展。
尽管各家企业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不尽相同,但走出家电,向医疗、新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转型,是众多以家电著名的日本综合电器企业目前的共同选择。而日本企业能否成功转型,走出目前的危机,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