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海尔在青岛成立,海尔集团用最短的时间变成了世界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前50名,这一系列的成绩都令业内赞叹不已,CEO张瑞敏也成为屡获赞誉的企业家。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了很多奇迹,成长最快的就是其经营时间最长的白电事业,海尔冰箱、洗衣机是第一批走出国门、抢占世界市场的中国家电产品。2011年12月15日,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的数据,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海尔同时拥有“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制造商、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全球酒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全球冷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等共8项殊荣。对于海尔,这些只是多年来所获奖项中很小的一部分,经过近三十年的历练,它不仅成为世界第一的家电企业,成为了中国家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楷模,而这些荣誉和业绩的背后是企业多年不断的努力。
记者手记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这是一次教训,也是下决心上进的表现。正是这样的开始,让海尔有了成为全球第一的机会。
成就:品牌价值逐年增长
2002年,海尔以489亿的品牌价值首次问鼎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然而,这一数字并未止住,在此后的几年间,海尔不断刷新着纪录。2012年9月17日,海尔又以962.8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除此之外,还在今年的“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中,海尔与联想、华为位居前三。作为唯一登上该榜单的家电企业,海尔不但位居前列,还获得了极具分量的“全球化品牌最佳表现奖”单项奖。这意味着海尔以成功的全球化市场拓展路径为中国家电业成功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母本。作为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家电企业,海尔已经在全球市场成功构建了市场份额,并超越欧美企业成为产业领导者。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发布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1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包揽了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等几乎所有白电产品线的多项世界第一。
与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一样,《环球企业家》杂志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起的“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含金量极高,其评判标准包括三大维度(经营业绩表现、持续竞争力、国际企业文化)及八大标准在内的完整评选体系,并组织政界人士、经济学者、在华跨国公司高管和海外商业领袖组成评委会进行了严格审核。获此殊荣,不仅证明海尔集团全球化表现得到了专家肯定,也为中国品牌创造了奇迹。
实践: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获得诸多荣誉的海尔有着
自身的经营秘诀,品牌影响力得益于海尔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始终不放弃的重要战略,他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要成为时代的企业,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断战胜自我,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上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为了适应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海尔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将全球8万员工变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组织,每个经营体动态地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应变,实现了自驱动、自运转、自创新。这种商业模式让海尔的国际范儿越来越强。
海尔自推进模式转型以来,五年间的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8%,保持了两倍于行业利润复合增长率的高速增长,在今年全球家电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海尔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增幅均大于行业增幅的两倍,并且利润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在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海尔的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销售业绩,也让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
海尔定义的“中国创造”已经发展成为“由中国企业主导、整合全球资源”的创造。近来,海尔进一步加大全球资源整合力度,继收购日本三洋部分白电业务后,海尔又于近日向新西兰家电巨头斐雪派克发出增持股份要约通知,拟全盘收购斐雪派克。这将进一步完善海尔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全球化布局。目前,海尔在中国、亚洲、欧洲、美洲、澳洲成立了全球五大研发中心,成为全球整合资源最迅速的企业,并联合全球业界知名技术、设计专家,共同为用户需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