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网:有没有考虑过再挑选几家。包括政府扶持一些企业,也帮他们引进高端人才,产生一种高端的竞争。
张钟华院士:您说的太好了。这次浙江人才科技周上浙江方面很积极,慈溪、余姚一带都请我去考察,我也想去看看。我也认为,看看还有没有企业愿意持续投资。我也可以给企业引进项目,包括我自己还有发明创造,有一个项目是国际上从来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这个项目国家注资2700万要进行产业化。而谁来负责产业化,我正在观察,看哪一家企业有可能性,国外已经有两家企业来找我谈合作,科技部指示我要做中国的仪器表,不能跟国外合作的,让我在国内看看有没有碰上比较合适的企业。而从其他经过我引进的项目来看,目前来说有两家企业让我觉得还比较满意,一个宁夏的那家企业,现在是有点成功了,现在年产值已经到了六个亿,另一家现在还没到上亿,就是慈溪的这家,但是他们也有心做这以项目,我准备观察一下,未来会怎么样不好说。可能会积极进取,也可能会坐吃山空。现在不是制造业老板跑路很多吗?所以要改变发展模式只是一句话,但是做起来非常难,就是这个问题。
中国网:现在的民营企业壮大基本上还是一种简单吞并的办法,但是就是说基本上还处于一加一等于二或者是小于二,高端科技的产业化如何让一加一大于二。
张钟华院士:深圳和广州一带的企业多,我也经常去,那一带基本上自主创新技术能力很差,完全依赖于进口,依赖国外的原料,计算,人才,自主能力很差。而浙江各种各样的基础都有,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在往上发展,并不主要依赖国家的投资。我觉得中国就得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不足。江苏、苏州发展得也很好,我觉得高端仪器仪表可以放在长三角一带发展,希望能国家的仪器仪表产业的振兴做出成果,做出我们自己的项目,目前我们已经有外国没有的产品,这已经很厉害了,而将来的产品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找到一家不合适的企业落户,将来也会很麻烦。
中国网:您刚刚去参观了场馆,在参观的时候,您觉得这次的人才科技周在安排或者是展示方面有哪些还值得提高的?
张钟华院士:这种博览我还头一次看见,只是人坐在这儿,后面挂了一个展示牌,在北京这种展览都是有实物展出的。这是本届展览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弱项,说明这一带的产业还很不成熟,只是刚刚有点思路,对投资来说是有些风险的。要吸引这种带有风险的投资就要把企业的亮点说的清楚,但是我觉得很多企业还是没有把亮点说清楚,这样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至于这些产品要表述哪些内容,我认为要描述开发的期间产品性质如何,不讲清性质,说明特色,没有亮点,光是模式,就成了比较普遍的产业。在这个场管理的很多人可能本身还没有到达比较高的层次,也还没有真正到很亮点的东西,真正有亮点的东西那也不会到集体展览中展出。北京有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个中国人,加入了国家千人计划,现在在北大生命科学院。他说美国的自然基金会有一笔钱,专门资助自荐学者的,自己展示自己的突破,可以要求基金会资助他,这听起来很狂妄,但只要评审过后就能得到资助。最近有一位年轻人做了一个顶尖项目,结果博士论文还没写完,就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了。这个消息我没去核实,但是还是挺了不起的。我们也在讨论中国要不要设立这样的机制,在美华人有了很明显的技术突破的话很容易获得丰厚的奖励,这样海外的华人科技工作者当然不会回国,他们的想法在美国产生的,在美国做的实验验证,在美国产生的成绩和地位。在美国受到追捧的人不会来到回国参加招聘似的引进活动,参加这些引进活动的海外人士估计是在国外没有充分发挥出才智的人,希望他们到中国来后能发挥聪明才智。但是企业得把产品亮点说清楚,没有亮点人才是不会主动加入的。人才科技周这个形式很好,让大家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成功率还值得质疑。
中国网:人才科技周其他方面工作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张钟华院士:我觉得目前宁波对高端产业是有需求的,也希望产业升级呀,现在老的产业做不下去了,新的产业坡度很高,很需要抓住人才的。但是要找到真正实用的人才,目前人才科技周的形式还是有局限的。我觉得还是要找一些比较知根知底的人才,或者通过院士等专业人士通过项目推荐的人才,这样人才引进的成功率会大些,也比较有针对性。宁波的院士有102个,联系面非常广,宁波的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而不要光纠结于人才引进活动的形式。每个院士都忙得不得了,都是百忙中挤出的时间。作为人才引进活动不能光请院士来吃好住好供着,院士们不缺这个,而是希望找一些好的案例,只是开发好。院士也希望为国家真地做一些贡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