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由于LED照明是一项新的技术,传统行业的专业委员会对此了解不多,中国又缺乏体量足够大、对行业有足够影响的企业,这给标准的制定增加了几分额外的难度。
第三,LED技术还并非成熟的技术,其技术并没有定型,技术发展变化快,也给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四,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如何解决现状,打通产业发展瓶颈,不仅是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新课题,也是技术质量监督范畴内的新任务。
LED产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标准。但新兴产业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检测技术与标准制订等共性难题。各地都在制订和试用自己的地方标准,问题也出现了。企业这边按标准是合格的,到那边就成了不合格的,把个行业乱成一锅粥!政府左右为难,企业摇头兴叹,百姓雾里看花,不知道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当然,目前有些地区是存在有标准不执行,有法不依的严重问题。
制定行业标准是LED产业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国的照明标准体系基本上还是以参考国际标准和欧美标准为主,缺少相应的独立研究工作为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对这些标准是否能够真正成为指导企业生产的准则还存有疑虑。同时,LED应用产品的性能要求不断变化、提高,产品尚未成熟,所以很难制定合适的LED应用产品标准。标准缺失也一直是LED产业发展的瓶颈。这需要政府联合国内大型企业牵头,引导行业标准的制定。
到底LED照明国家标准离我们有多远?阿拉丁照明新闻网记者只能感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改善“无序状态”的三方面对策
首先,主管产业的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正确引导。作为LED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曾针对2010年外延芯片的投资热先后在江门和深圳召开降温会议。降温会议的作用已在日后逐渐显现和发效。今后还应召开多种形式的会议和论坛,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引导投资趋于理性,引导LED产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其次,建立LED产业的协调机构。搭建LED企业与政府主管产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整合产业和社会资源,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推进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产品检测平台的建设;推进LED产品标准的制定及宣传贯彻;组织LED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再次,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健康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联盟将利用已有的国家级资深检测平台,以产品标准为准则,正确引导市场竞争。LED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强有力引导。
“十二五”期间,我国LED产业会有许多未知的变数和悬念,联盟的作用和影响将得以充分发挥。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洗礼,我国LED产业将以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LED标准制定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第一,标准体系的建立,应当充分发挥管产学研的协同合作作用,发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势,按照项目任务的形式发动多个优势单位协调攻关,充分研讨和试验,并充分借鉴国际相关标准,建立适合我国行业发展特点的标准体系。标准制定是为产业保驾护航的,不能成为部分企业为商业利益而设置的门槛。
第二,标准要建立在相对成熟的产品或技术之上。一些技术和产品尚未完全定型,如果急于制定标准就限制了以后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因此,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术语、测试方法之类的基础性规范和标准,以便规范市场,结束无序竞争。
第三,标准体系包括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地方标准的不断出台为国家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企业标准,具体到本企业特性化产品的相关标准,是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具体细化和体现,因此,企业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应更加细致,企业标准一般来讲应高于国家标准。第四,标准出台后,尤其是强制性的标准出台后,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迅速建立起监管、准入、认证、检测等制度,同时加强标准的宣传和贯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标准竞争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对于LED产业来讲,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和发布国家标准,实施标准战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LED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