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 林元芳
清华大学液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 张百哲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名誉理事长 高鸿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钟灿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炎顺
Display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 张兵
解决主要矛盾 推动产业“由大到强”
林元芳:目前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以下五大突出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矛盾由产能需求的矛盾变为产品结构的矛盾。由于终端显示产品变化太快,如果面板的生产跟不上产品的变化,将会出现较大问题。
第二,投入产出比偏低带来投资风险。IT产品降价已是趋势,平板显示产业风险太高,投资者信心不足,但不投资又不行。
第三,终端技术快速变化对面板供应商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产业转移与全球资源配置不相匹配,产业链受控于人。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是产业链还不完善,相当一部分设备和材料有依赖于进口,成本降不下来。
第五,投资主体多元造成技术分散、品种单一、规模偏小,从而影响了效益。
张兵:中国以TFT-LC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由小变大是必然趋势,但主要的产品还是基于主流的技术和主流的应用,未来几年,平板显示产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大变强,并为下一步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基础。
中国平面显示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业规模不大,投资主体过多、过于分散;产业链布局不完整,关键的零组件和绝大部分设备,技术和人才在初期仍需要引进;产业投资额较大,主要的投资主体自身持续成长能力较弱;国际巨头在市场、价格和专利等诸多方面制约本土厂商的成长;本土厂商,尤其是下游品牌厂商对于本土市场过分依赖,缺乏国际化市场开拓能力,制约了本土平板显示产业的进一步扩大。
欧阳钟灿:发展平板显示产业要注重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平板显示被列入我国两个五年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政府的重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出现,并初步建立了上下游产业链。我国还存在巨大的应“用”市场,但是“产”和“研”的结合逊色很多。目前我国平板显示领域缺乏研究力量,学术和研究能力相比企业落后很多。研发投入和人才数量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已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现在全球产业界都在部署金属氧化物技术,该技术主要掌握在东京工大教授细野秀雄一人手中,但其中还有很多空白值得我们研究和占领。另外,目前全世界的企业迟迟做不出理想的3D产品,就是因为在全息显示光学方面欠缺研发能力,而这一相关技术只被英国蓝光和德州仪器两家公司掌握。我国企业必须依靠人才开拓未来,而不是靠低廉的土地和用电价格,以及密集的劳动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政”指政府负责计划部署、资金支持,“产”是以企业为主体,“学”是培养对路的人才,“研”是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在高校及科研机构部署研究,“用”指市场需求。
陈炎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竞争不断升级。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一方面,显示面板产业经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电视的3次市场应用浪潮,已跨过快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另一方面,新的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全球显示面板产品的价格仍在不断下降。这将给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带来极大挑战,尤其是随着中国大陆多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先后投产和量产,中国市场的产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当前,平板显示产业的竞争已呈现出新的态势,从过去企业间的规模竞赛升级到国家间的产业链整合竞赛,从过去的“价格战”升级到“专利战”,将来还有可能升级到“绿色战”和“标准战”。
关注重点应从 建线转到发挥现有投资效益
欧阳钟灿:尽管中国大陆晚于韩、日等国发展液晶显示产业,但还是抓住了机遇,目前液晶产业已经超过了日本,将来有望超过中国台湾和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整个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给产业提供了新的机会。虽然电视市场可能已趋饱和,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渐起,这也是平板显示产业的机会。中国有平板显示屏巨大的应用市场,这也是政府近年来持续关注液晶产业的原因。中国液晶市场很大,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话语权。
张百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应从建线的热潮过渡到发挥现有投资产生效益、注重整个行业垂直和水平整合的阶段。到2015年,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将形成5600多万平方米的规模,下一步应重点考虑如何发挥效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这一点企业要像苹果学习,勇于创造。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已经掌握了建立生产线的技术,但缺少技术领军人。技术领军人决定着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趋势,我国平板显示行业未来将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应该给于AMOLED足够的重视。AMOLED的发展应吸取液晶的经验教训,要有所规划,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不应盲目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