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总投资超过3.5亿美元、佛山最大L ED上游投资项目---旭瑞光电破土动工。
旭瑞高管团队誓言,公司成立三年后上市,力争2015年成世界半导体照明三强企业。一年前,旭瑞光电正式开业,当初宏伟的誓言被再次重复了一次。
一个多月前,旭瑞光电高管团队各奔东西,工厂被迫停产。两年前的誓言已成为一个泡影,消散在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从4月23日开始,公司已没有排放任何设备污水,应该是所有设备已全部停机。”旭瑞光电一位负责废水处理的员工4月25日表示,旭瑞共有100多台设备,其中运行的MOCVD设备(LED外延片设备)只有4台。
旭瑞光电一位高层透露,旭瑞光电总经理Marco Mora(马可)突然被解雇,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共11人因不满公司安排,也同时提出离职,导致旭瑞光电在4月10日停产。
目前,旭瑞光电董事长助理暂代总经理一职,希望解决公司各部分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旭瑞光电董事长Trung Doan(段忠)也开始招集各大股东,商讨公司善后事项,但至今仍无最终结果。
突然停产的旭瑞光电,未来将会何去何从,是重组还是被收购,暂时还是一个问号。
“旭瑞光电项目停产,也是一场‘政府拉郎配’闹剧的必然结果。”一位熟悉旭瑞光电项目进展的业内人士说,2010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下,旭明光电(Se m i l e ds)、国星光电、浙江生辉、北京朗波尔、北京爱尔意迪投资公司、南海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共同组建的旭瑞光电。当初的设想是旭瑞光电作为LED芯片上游,国星光电作为LED器件封装中游,而浙江生辉和北京朗波尔作为下游LED照明应用布局,共同打造出上下游垂直整合的产业链。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美好设想。
两年来,国内国际L E D市场快速发展和变化,各大股东在产业链上布局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所谓上下游垂直整合产业链的设想和布局,最终成为空中楼阁。
对于以上说法,旭瑞光电方面有关负责人对《新产业》采访要求,均三缄其口,仅表示,公司管理层的确有些变动,随后会通过正式渠道公开旭瑞光电项目的进展情况。
停产整顿
4月25日下午,暴雨倾城。此时的旭瑞光电和其所有员工心里,也同样是乌云密布。
在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旭瑞光电厂区看到,目前在运营的仅仅是旭瑞光电的一期工程,而二期工程还只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旁边,两栋建筑工人居住的工棚,已无人居住,一些建筑材料散落四处。草坪另一边是6层楼的员工宿舍,5层和6层已明显无人居住。
在厂区外,一块“打造中国大陆领先的LED外延芯片企业”的开业庆典招牌有点破旧,上面仍然可以依稀看出当年旭瑞光电的宏伟蓝图,但现在已被一片杂草包围。
“去年生产员工还需要早晚9点轮流倒班,但工厂效益不好,所以今年以来,员工都不用加班了。”旭瑞光电一位做基础技术的员工牛超(化名)对我们透露,自己去年每月工资还可以拿到3000多元,但现在每月仅有2200元左右。
因此,旭瑞光电很多员工在今年初离职,去富士康在佛山的奇美工厂。在牛超这类外地打工族看来,衡量一个工厂效益好坏的标准是:加班是否多。没有加班,则意味着牛超的工资会大幅缩水。
“听说就连旭瑞的股东都不买旭瑞的芯片,不知道工厂会不会倒闭。” 牛超对自己的前途有些茫然。
从多位旭瑞光电的员工了解到,从今年初开始,旭瑞光电的员工数量已从原先的400多名,锐减至200多人。4月23日,马可和核心技术团队离职的当天,旭瑞光电公司股东也在公司动员大会上声称,公司将尽快进行团队重组,3个月之内一定会提高公司业绩,并鼓励员工不要泄气。但这是否仅仅为安抚员工的托词,目前还很难判断。因为,旭瑞光电的多个股东已萌生退意。
3.5亿美元成空话
2010年2月27日,总投资3.5亿美元的旭瑞光电L E D外延芯片项目在佛山南海启动。当时约定,国星光电、深圳帝光、浙江生辉、北京朗波尔、北京爱尔意迪投资公司和南海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等6个中方股东共持有旭瑞光电51%股权,旭明光电执股49%。
没想到仅仅两个月后,深圳帝光就放弃认购旭瑞光电3%的股份,该3%份额转交给国星光电,由此国星光电共出资6483万元持有15%股份,成为旭瑞光电第二大股东。
旭瑞光电一位股东透露,浙江生辉和北京朗波尔分别执有旭瑞光电12%的股份,北京爱尔意迪投资公司执有7%的股权,南海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执有5%的股权。至此,旭瑞光电完成近6亿元的一期投资金额。
2011年5月 23日,旭瑞光电顺利开业。旭瑞光电董事长段忠公开表示,旭瑞光电争取在2015年成为世界LED三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