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农网售电量持续增长,供电线路、用户不断增加,造成了配电网复杂程度增高、控制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为此,国家电网抓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契机,在一些地区试点建设整合农电管理理念、配网业务流程、配网基础数据,跨部门、跨系统的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营配一体化分析与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哪些优势呢?对此,近日记者到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电力局进行了采访调查。
构建农网统一信息库
“以前任丘市电力局存在着线路运行参数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化资源分散造成的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5月21日,任丘市电力局新闻中心副主任吕桂彬告诉记者,“经过智能化改造,我们建立了统一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对专、公变用户和低压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应用,企业各部门可以各取所需。”
据了解,2010年国家电网确立了“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建设和配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及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工程“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任丘市电力局作为2010年国家电网农村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和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任务是建设智能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和营配一体化分析与管理系统。
5月21日,记者在任丘电力局需求侧监控中心看到,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低压电网、用户信息等数据。任丘市电力局需求侧监控中心专责史占成介绍:“我们建立基于实时数据统一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利用该平台对不同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发布,并向电网管理层各应用子系统提供生产现场的各种基础数据。”
可以说,营配一体化分析与管理模块打破了过去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壁垒,构建了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为实现企业数据综合集成、共享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也避免了职工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提高了员工的办事效率。
智能配电台区显著提高供电质量
任丘市东风村原由华北油田供电,因管理不规范、设备老化导致线损高、电价高、停电次数多。东风村居民急切盼望由华北油田改为任丘地方供电,因此任丘市电力局于2011年对该村设施进行了改造。改造中低压线路全部使用集束导线沿墙敷设,因峰谷负荷相差较大安装了有载调容变压器,并安装了智能配电柜,更换了聚碳酸酯透明表箱,使用了智能电表。
史占成介绍:“有载调压变压器可通过智能控制器对调容开关进行调整,从而完成变压器高、低容量的切换过程,对农网的适用性较好,并减少该村因负荷波动导致的电能损耗。智能配电柜具备配电变压器基本的监测、保护和通信功能,可实现配电台区的计量管理、负荷管理、电能质量监测、用电信息管理等功能。智能电表可实现远程抄表功能、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等功能。”
“以前电压低、不稳定,不是电视用不了,就是冰箱开不了。为提高电压、保障自家用电,许多村民都安装了调压器以争抢电力资源,居民间甚至为用电问题还出现过争执,影响了邻里间的关系。”东风村居民李中月告诉记者,“通过改造,村里的线损明显降低,大家享受到了统一的电价政策和优质、快捷的供电服务,再也没有出现过电压不稳等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任丘市电力局共完成24个智能配电台区的建设与改造,有效解决配电台区设备状态监测、无功控制投切、三相不平衡监控等问题,城区供电可靠率预计达到99.98%,农村供电可靠率预计达到99.61%。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台区漏窃电情况,减少运行和管理损耗,智能配电试点台区的线损率平均可下降2.5%,每年减少损失电量57万千瓦时,按0.47元/千瓦时计算,增加电费收入26.79万元。
探索低成本、高可靠混合通信模式
据了解,随着远抄、负控技术在任丘市电力局的应用,大部分数据采集点难以架设光缆,且数据点过于分散,光缆架设投资巨大。如果采用GPRS或CDMA等公网通信方式,服务费用较高,且可靠性差、数据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因此,任丘市电力局在构建营配一体化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建设了59个专变台区及23个公变台区下4753户低电压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根据农网配用电系统的量测点多、地域分布广泛、地理位置复杂等特点,高效融合光纤、GPRS、WiFi、载波、微功率无线等通信方式,探索了低成本、高可靠的混合通信模式。
吕桂彬指出:“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提高了抄表的实抄率、准确率,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等情况发生,实现了预付费、电费催收功能,并及时准确开展线损考核分析,以及实现设备在线运行监测、拓展优质服务渠道等。”同时,用户信息采集试点区域可有效减少抄表、收费人员、交通等成本。如抄表中心131人,按每人每年支出成本3万元计,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后将节约成本3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