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协会牵头,整合行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所、检测及认证机构资源,2011年成立中国电器工业低碳技术联盟,搭建行业技术研讨平台并积极探索推进低碳联盟标准制定;协会标准中心会同电站锅炉分会,组织哈锅、上锅、东锅等9家单位完成《火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行业标准等。
亮点之六:发挥标准支撑作用,服务行业科学发展。
2011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奋力推进,在三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包括:不断创新行业标准化工作新机制;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标准的制定;继续巩固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亮点之七:建立协会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首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与国外同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新领域。其次,积极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加强交流开拓市场。再其次,办好电器协会及分会会刊和网站,强化信息服务,搭建值得行业信赖的信息共享平台。
亮点之八:协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电器工业协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规范协会各项工作。目前,协会秘书处已完成《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按照国资委、民政部、中机联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使协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协会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贴近市场。
谋划今年任重道远
2012年我国工业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电器工业自身存在的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依然突出,行业转型升级目标任重而道远。对此,全行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
电工行业推进转型升级,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高端产品,促进结构调整。鉴于电器工业近年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形势。因此,首当其冲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作为耗煤大户的发电设备行业,2012年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电器工业要占领新的制高点,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尽快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下大力改变产品附加值低、基础发展滞后、成套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受制于人,以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被动局面。
三是转变粗放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电器工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如GE、西门子、ABB、施耐德、三菱、东芝等)相比,不仅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差距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方面的差距也非常明显。当前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优势已不再明显,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下降而生产成本继续攀升,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急需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努力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器制造大国,但绝非强国。电器工业尚未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批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除发电设备制造业外,其他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品牌产品等问题均比较突出,使得我国电器工业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也增加了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的难度。可喜的是,国内一些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骨干企业利用承接国外项目的时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扩大企业影响、培育品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非常有效,值得肯定和借鉴。
五是整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支柱之一的电器工业,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必须把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整合基础产业结合起来。一要“固基强本、借力发力”,即在充分利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现有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夯实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二要“找准谱系、确定归属”,如对电器工业来说,以高端电器元件为代表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发展重点应放在智能控制系统上,特别是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处理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关系,使传统产业在既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