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外方提出,之所以进行这项修改,是因为当时进入中国的时候,对其描述产生了“笔误”。
刘芳指出,根据中国专利法的规定,这种错误是不能修改的,外方开始提出“化合物”的保护范围并非出于笔误,而是有意想扩大保护范围,后来发现在“化合物”这个范围上保护不了,就想退回“碳导体”这个领域。但是在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定当中,除了美国专利法规定这个可以改以外,其他国家均规定不可以改。
“这个案子被推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刘芳表示:一是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后续的程序里面,推翻无效决定的概率非常低。去年年底最新数据显示只有12%的概率;二是中方当时提出的无效理由和证据非常多,但复审委员会只用了两个理由和少部分证据,就证明专利无效了。
千万美金入门费
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至少需支付2500美元专利使用费
就在官司进行的同时,中国已经有包括天津力神等电池生产企业已经接到了加方发来的律师函,敦促他们尽快支付专利费。
“他们的做法就是漫天撒网,跑马圈地,”河南环宇集团董事长李中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获得加方的律师函内容要求,加方申请专利共有多达125项权利要求,覆盖了包括磷酸铁锂等多种正极材料及其主要制造技术,国内磷酸铁锂厂家生产需经由他们授权,入门费用高达1000万美金,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至少需要支付2500美元专利使用费。
上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年产量在万吨左右,未来5年之内仍然以每年30%-50%的增长规模在发展,如果外方胜诉,中国电池生产企业每年要支付几千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生产行业目前竞争白热化,行业毛利率只有12%左右,行业均价在7-8元/Ah,如果企业要缴纳这么高的专利入门费或者专利使用费,将有近一半企业付不起专利费。
北京赛迪经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表示,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专利大部分垄断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公司手里,这些企业这几年都在向其他发展磷酸铁锂电池的国家申请专利,而涉及向欧美出口的磷酸铁锂电池更需向其缴纳专利费。
此前,日本的NTT公司支付美方3000万元和解金才解决了磷酸铁锂材料的专利纠纷;台湾很多企业也花钱向Phostech等公司购买了专利使用权。
正极材料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且投资规模适中,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因其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其实诉讼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专利拥有方采用专利有偿许可等方法拉动我方部分企业脱离诉讼团队,分化瓦解我方诉讼阵营。”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如是说。
据称,前期参与的企业有十几家,但在官司胜败难定的艰难阶段,少数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离队而去,其中不乏行业特大企业、中央直属企业等,还有部分企业开始持观望态度。
“如果放任他们,中国的电池工业发展空间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没法发展。”李中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