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元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
2011年7月11日,《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发布,该规划包括一个整体规划和14个细分行业规划,内容涉及16大类产品。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电子元件行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20%。电子元件总产量超过2.8万亿只,年均增长5.7%,满足国内70%的市场需求,电子元件出口总额达到860亿美元,年均增长10%。
此外,规划还特别指出,要提高物联网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性元件产品的应用,至2015年末,主要应用领域的关键性元件都有中国企业能够量产,并逐渐替代进口的产品。同时,国家将继续推动大公司战略,培养1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电子元件大公司,到"十二五"末期,争取电子元件重点骨干企业(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5%以上。
目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电子元件行业销售收入总额为1.1万亿。这意味着,要达到未来五年新增销售收入约7000亿元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大约要投资5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子元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
二、国内关键元件对外依赖度高的现象或将改善
在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国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研发起步较晚,故在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环节缺乏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代工制造的环节,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普遍较弱。同时,我国国内电子制造企业在研发与生产的过程中,关键原材料及设备的对外依存度过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信信息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例如,目前国内制造LED芯片所使用的MOCVD设备主要由德国和美国两家公司供货,芯片企业议价能力较差;第二、国内生产触摸屏所用的玻璃基板主要由美国和日本的几大厂商控制,日本311地震对于全球液晶面板及触摸屏产业链都造成了重要影响;第三、国内有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专利主要掌握在日本与韩国厂商的手中,高额的专利费已经成为国内厂商的沉重负担;最后,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交通等领域的高压大功率电子电力器件也主要依赖于进口,国内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