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鸿蒙系统的核心是突破硬件之间的限制,将每个硬件的优势发挥出来。例如,让手机充分发挥通讯的优势,让平板充分发挥手写笔的优势,让电脑充分发挥输入便捷的优势,让智慧屏充分发挥大屏的优势。”
随着汽车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智能硬件”,一部手机、一块手表或者一副眼镜可以控制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跨设备协同将成为今后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但现阶段智能硬件的“碎片化”,依然是跨设备协同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虽然大量家电、可穿戴设备、车辆产品都尽可能兼容更多跨厂商协议,如今家电品牌也积极加入鸿蒙生态,但跨品牌兼容仍将是长路漫漫。华为阵营跟小米阵营实现互通,或许是我们难以相见的场面。
万物互联大幕拉开,私域生态逐渐消亡?
鸿蒙正式问世是万物互联大幕的开启,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虽然整个生态链完善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是,从“不能”到“能”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刘步尘告诉中外管理:“事实上,在鸿蒙问世之前,许多家电企业、手机企业、互联网企业,都搞了自己的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仅限于自己品牌的产品使用,无法和其他品牌的产品协同,因此这些生态属于私域生态。而鸿蒙系统则是一个公域生态,随着接入鸿蒙系统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私域生态将逐渐趋于消亡。”
此前,兴业证券在《华为鸿蒙深度研究》的研报中写到,“鸿蒙系统在分布式部署、时延和流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最大短板是生态。”“构建一个成熟生态的成败是鸿蒙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
电信观察人士马继华认为,在目前情势下,鸿蒙从一个系统真正成为一个生态,一方面要力争更多的行业企业甚至竞争对手的产品使用鸿蒙系统,另一方面要尽快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开发者依托鸿蒙开发出现象级的应用。
显然,鸿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备胎”鸿蒙,以“自主”的姿态从华为仓库中走出,就天然具有其他生态无法超越的优势。大环境的改变,为鸿蒙带来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此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鸿蒙系统市场竞争力状况与消费者行为调研报告》披露,购买搭载鸿蒙系统手机的用户比较容易受到消费者口碑和系统兼容性的影响,其次是手机品牌和价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口碑的累积和系统更新,其消费群体将进一步扩大。而鸿蒙系统快速推广的核心因素是构建了可盈利的、繁荣的生态圈。
从“独木成林”到“众人拾柴”,鸿蒙还需要吸引更多人加入,更需要一些时间继续生长,但毕竟鸿蒙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华为“鸿蒙初辟”后,收获一片新天地,估计只是时间问题。
(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