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双重战略目标下,光伏行业再一次立于风口。几经起落,雪厚坡长的这条赛道依旧被看好。之前的每一次“深蹲”,似乎都是为了更高的飞跃。
上网电价持续下降,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光伏行业近两年维持了高景气,30多年半导体光伏从业史的沈浩平坦承,“做了过去做梦也不敢做的事”。作为TCL科技高级副总裁、中环股份总经理,技术出身的他喜欢从工程师角度思考行业的变化。光伏产业是长周期行业,受投资、供需关系和产业政策多重因素影响,技术创新才是对抗周期波动的必由之路。
沈浩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工业4.0时代,工艺技术变革和制造业变革的两条光伏制造业发展曲线将合二为一,这是未来三到五年应高度重视的发展方向。 5月21日,中环股份联合天合光能、新特能源、中能硅业、通威太阳能几家产业链中坚企业,发出了光伏智能化组织成立的倡议。此举也意在“促进全行业向工业4.0转型”。
以“蛙跳式创新”向210硅片“激进”一跃开辟新赛道后,中环股份正借助智能工厂克服传统光伏制造对人力的严重依赖。个中逻辑很清晰,光伏与半导体本是“兄弟产业”,从半导体的发展脉络来看,光伏势必追求更高效率的生产。此时距离TCL科技完成中环集团混改已近半年,混改所产生的协同互补效应,令外界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工业4.0让光伏制造“重生”
5月21日,中环股份在天津展示了旗下一系列智能制造及应用成果,包括智慧化晶体、智慧化晶片工厂、光伏数字化转型等。某种角度而言,它也是这家国内光伏硅片龙头的一场技术“秀”。
沈浩平希望同行和投资者看到,中环股份不仅积淀专业精神和专业技术,还愿意改变自己的制造方式,推动光伏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工业4.0为光伏行业开启了一个新平台,光伏制造、电站管理、智慧电网、智能应用都将把其作为核心纽带,演化出新的光伏智能网络。”沈浩平告诉记者。
向生产更加柔性高效、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的智能制造转型,已经是光伏产业的必经之路。以当前下游需求强烈的中环G12产品为例,这种大尺寸硅片,对于加工自动化水平及制程控制能力要求很高,硅片细化规格、电池片规格的分档,都需要柔性化产线提供相应支撑。
数年前,制造业“互联网+”风起云涌,时任中环股份总经理的沈浩平感受到巨大威胁。如今他说很庆幸,“工业4.0让供给侧制造业企业再次重生”。
中环股份天津DW智慧工厂,遵循工业4.0设计理念,于2020年5月投产。今年2月,内蒙古中环光伏G12智慧切片项目完成首批工艺设备入厂、调试。G12智慧切片工厂劳动生产率和G12产线直通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节约60%,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000万元/人均每年。G12单晶智慧工厂中员工可以远程操控192台单晶炉,人机配比不断增加,相较于2009年提升了48倍。“以先进技术、先进集成推动先进制造方式,是光伏行业未来三到五年应该高度重视的发展方向。”沈浩平表示。这也意味着,经过前期若干年积累的光伏产业,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正在向新一轮飞跃迈进。
“激进”一跃背后的变革性创新
光伏行业各环节包括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电池,下游的组件,最终到光伏电站。中环股份所处的硅片位置,高集中度、高门槛,中环股份同主要竞争者已经构筑起很深的技术、成本及规模护城河。
经历过行业几次大周期的沈浩平认为,光伏产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必须以长跑的心态应对这个行业的变化。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公开讲话中提到,当发展到一个高度点的时候,危机就产生于技术创新。
这番话成为中环股份2019年发布210超大硅片(G12)“夸父”系列产品的有力注脚。光伏硅片市场正向高功率的大尺寸产品迅速迁移,大尺寸组件招标占比超过78%。210被外界视为加速推进LCOE(度电成本)降低最有效的方案。申港证券的研报称,从产业链各环节的度电成本来看,相对166产品,210电池片的LCOE能减少4.1%。
选择210可谓中环股份“激进”一跃,大幅降本背后是210与行业现有大部分产线并不兼容。开辟行业新赛道的变革性技术免不了遭受质疑,一旦成功却将引发行业整体迭代。
在沈浩平看来,210技术是“蛙跳式创新”的结果,源于中环股份多年的累积式创新,是光伏技术半导体化与工业4.0成果结合的产物。
未来三年,中环股份的所有新增硅片产能将全部为G12。沈浩平坚信,210毫米大硅片将成为主流产品,占据最高市场份额。事实逐步印证了他的判断。自210大尺寸硅片发布以来,产业链需求强劲。除中环股份外,天合光能、爱旭、东方日升、通威、东方环晟、宁夏小牛等国内排名前二十的重要组件厂商和电池厂商也开始着手布局210尺寸产品。
凭借“G12单晶硅片+叠瓦组件+智能与柔性制造”的一体化运作,中环股份打造的低成本光伏生态链浮出水面,此消彼长间,中环股份正在赢得更大竞争优势和业务领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