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手机退汽车进,手机造车左右为难
[发布时间]:2021年3月26日 [来源]:齐鲁壹点 [点击率]:4424
【导读】: 所有人都在眼红新能源汽车的吸金能力,同时所有人也低估了造车的难度。  2014年,互联网造车潮兴起时,有消息称小米要造车,后被其董事长雷军否认。  2017年,小米宣布与北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又传...

  事实上,不止是手机厂商在觊觎汽车产业这块大蛋糕,此前有不少家电企业都曾尝试进入“造车”领域,包括早前的春兰、奥克斯、创维,还有近几年的戴森、格力等,而大部分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同为家电品牌的国际巨头戴森,也退出了造车行列。2016年,英国家电品牌戴森正式启动电动汽车项目,当时戴森放言将投资超过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18亿元)开发与众不同的电动汽车。
  2019年5月,戴森高调晒出了车辆初稿图纸。但戴森的车最终只出现在了图纸上,并未实车生产。仅仅5个月后,戴森因为制造成本过高无法从卖车中实现盈利,从而宣布终止造车计划。宣布放弃造车之后,戴森将目光转移到了电动车零部件方面。
  目前来看,手机与家电企业进军汽车领域,除了造车之外,更多的是想“染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有观点认为相比起整车制造,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风险可控,手机与家电企业还可以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分一杯羹。
  几年前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造车应该是进化,不应该是颠覆。互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只能是一部分,一两个技术的进步很难颠覆一个行业。”用这个角度来看待华为拒不造车的态度,可见在没有十足的盈利把握前,华为选择深耕于汽车硬件与软件的产业链层面。
  “汽车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入局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本实力,还需要他们具备很强的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曾强调,汽车制造的复杂性,对入局者的要求,局外人很难想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者比比皆是。
  一旦技术的力量有限,手机厂商想要独自造车,或许大概率会选择代工生产。而对于代工厂的选择又是另外一个新的难题,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直言,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

(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dzbyqzx)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器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x”,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