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
韩企撤退,业绩大增
摆脱危机,站稳脚跟之后,TCL此后的业绩并不稳定,净利润增长忽上忽下。
数据来源:同花顺
特别是在2015年以后,TCL的主要业务手机、电视市场竞争加剧,挤压了TCL的利润空间。
2018年底开始, TCL抛出重大资产出售方案,将当时热门的智能终端业务以47.6亿元剥离,开始全面押注面板产业。
2020年3月初,TCL核心子公司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成立实验室,研发Micro-LED显示技术及其工程化制造的芯片、转移、检测、修复等关键技术。据悉,双方将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注册资本为3亿元,TCL华星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5%。
当年5月,TCL旗下TCL资本宣布以42亿元收购武汉华星39.95%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恒健控股,加速武汉华星在高端智能手机和移动PC显示面板领域的自主技术研发。
当年6月,TCL华星宣布拟向日本JOLED公司投资300亿日元(约20亿人民币),展开深度技术合作,押注印刷式OLED新赛道。7月,TCL科技斥资109.74亿元,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正式打入半导体硅材料领域。
紧接着2020年8月,TCL华星斥资76亿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同时三星对TCL华星增资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交易完成后,TCL华星和三星将开展更加密切的战略合作。
粗略统计,2020年以来的多笔投资与并购,TCL一共花出去约248亿元(含发行股份及可转债的价值)。
液晶面板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目前正处于低谷期,叠加疫情影响,资产价格变低。对于行业龙头来说,此时正是大举扩张的最好时机,作为资本运作高手的李东生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图片来源:华泰证券研报
2020年3月,李东生曾表示,“未来一两年,面板行业的经营形势依然严峻。行业进入困难时期,并购重组会发生得比较多。”另外,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也曾表示,“半导体显示行业大者恒大,行业整合会集中在几个巨头身上,未来全球这个行业剩3家,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目前,国内液晶面板的两大龙头,就是TCL与京东方。
与后者相比,TCL在营收规模上并没有优势。截至2020年三季度,京东方的总营收达到1016.88亿,而TCL同期营收为488.33亿。但是,TCL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比如净利率方面,TCL华星常年高于同行业公司。
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在2018年全球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TCL当年的净利润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竞争对手,从而在液晶面板产能过剩之下,仍然保持了扩张的势头,排名也由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第五名,一举跃升至第二名。
2019年年底,随着日韩多家厂商接连宣布将退出LCD市场,全球液晶面板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结束,市场空缺将由京东方、TCL等中国厂商填补。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从液晶TV面板产能格局来看,2020年开始,中国大陆厂商占比超过50%, 未来将占近70%份额,产能高度聚集;而韩国厂商占比快速收缩至20%以内,甚至将进一步收缩至5%以内;我国台湾地区及日本厂商的份额则稳定在30%左右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联证券
目前,TCL的高世代线在超大尺寸、高规格产品上具有生产优势,55寸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32寸市场份额全球第二,65寸、75寸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二。大尺寸化已经成为TV面板增长的主动力,渐成TV市场主流,有望持续拉升需求增长。
看一看我们的客厅以及户外无处不在的屏幕,这种感受会更为强烈。
由于TCL在大尺寸面板的技术路线上选择了中高端的HVA 技术(High-QualityVertical Alignment,高质量垂直配向技术),与三星显示正在关闭的产线技术路径一致,随着三星显示退出 LCD 市场,TCL将承接更多来自三星电子的高端及旗舰电视显示面板订单。
拥有这样的优势,迭加液晶面板周期触底回升,TCL的业绩大幅增长,其实早在预料之中。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TCL可以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