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AirPower最终的结局想必许多朋友也都清楚,这款原计划在2018年问世的无线充电板,最终在2019年3月被苹果方面宣布放弃,而这也是其首次在公众面前确定已经发布的产品最终无奈夭折。不过近期的相关信息显示,AirPower的故事似乎并没有走到终点,有迹象表明这款无线充电板或许将会重生。
日前,有消息源公布了苹果今年秋季发布会的新品名单,其中除了iPad、Apple Watch、iPhone 12系列等常规的产品更新之外,也赫然出现了AirPower的身影。然而AirPower的复活显然并非空穴来风,毕竟此前官方在确认失败后,依然在申请无线充电板的相关专利。
此外在最新曝光的疑似iPhone 12系列的内构图中显示,这一新款机型的无线充电模块不仅面积更大,而且在下方还增加了疑似磁铁的方块,因此外界推测这或将是为了实现磁吸功能,用来匹配AirPower实现更为便捷的无线充电。事实上在更早之前曾有消息源显示,内部代号为 "C68"的AirPower项目已经成功解决了发热量会超过设定阈值的问题,并且相关测试人员已经在使用“C68”对Apple Watch进行充电。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AirPower的失败对于苹果来说或许不仅仅只意味着这一款产品无法上市,而是其在面向未来的无线充电领域的重大挫折。如果说AirDrop是苹果在软件层面上打通各不同类型的设备,那么无线充电则可能是在硬件上打通设备之间应用场景协同的关键。
因此AirPower的失败带来的结果,就是iPhone在无线充电领域的全面落后,在Android阵营手机厂商已经纷纷祭出30W、40W无线快充功能的时候,支持无线充电的iPhone却仅仅只具备10W无线充电能力。并且苹果方面还对第三方Qi充电板进行了限制,使其最高只能达到7.5W的功率。而在iOS 13.1上,苹果对无线充电的控制更加严格,开始限制第三方无线充电器的效能,使得其充电功率进一步降低到5W,充电速度仅有原来的70%。直到后期,才在iOS 13.3中恢复了第三方无线充电器的7.5W充电功率。
曾有观点认为,AirPower其实是倒在了设计需求、技术力,以及成本的不匹配上,而为了实现“多款设备随意放置”的核心需求,苹果在AirPower内部甚至放置了多达22组感应线圈。
目前移动端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与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的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在这一过程之中,不仅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而且22组感应线圈之间还会相互干扰,短时内引起急剧升温发热,最终堆积在AirPower内部造成过热。当然,这一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只不过这可能的两种解决方案都因为一些原因而被放弃。
事实上,苹果方面是可以使用电荷泵这种直流-直流转换器,来代替传统的普通变压器。与以电磁感应为基本原理的普通变压器不同,电荷泵是利用开关和电容器件的组合来实现,因为不需要两次磁电转换,其能够消除电感器与变压器所带有的磁场和电磁干扰。但这一方案的缺点就是成本很高,大规模使用电荷泵阵列的结果,就是AirPower的成本可能会飙升至无法接受的程度。
另外一种解决热量堆积的思路,就是通过增加厚度来减少线圈之间干扰,同时使用大量第三方无线充电器已经在使用的主动式散热风扇。然而根据此前苹果方面相关人士透露的信息,主动式散热风扇的方案无法做到完全静音,而加厚的设计则与苹果所追求的轻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
那么,AirPower为何可以“复活”呢?据目前的相关爆料显示,在“C68”项目中,苹果给这款设备增加了一枚A11处理器,这使得AirPower能把电量输送到特定的线圈区域,还可以自动根据温度动态调整充电功率,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会面临的过热问题。
在这其中,A11处理器的任务其实是负责控制策略,并解决多设备使用AirPower充电时电力分配合理化的问题。而要控制A11处理器本身的发热其实也很简单,考虑到应用场景相对单一,因此苹果方面完全可以屏蔽A11的大核心,仅使用功耗更低的小核心来完成上述工作。
事实上,使用A11处理器来解决AirPower的热量产生,同样也是苹果一惯的解决方案。此前例如在Dock转HMDI数据线中就被放置了一枚A4处理器,Lightning转HDMI转接头中则为A5处理器,而在Apple T2安全芯片里面加入A10 Fusion来辅助视频解码和生物识别,以及在HomePod里面安装A8处理器来计算最佳的声学效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