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伴随展开“免税天堂”蓝图,“海南不是代购天堂”同样被推至台前。
7月6日,海关总署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其中规定,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的,将由海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且自海关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可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此外,购买或者提取免税品时,提供虚假身份证件或旅行证件、使用不符合规定身份证件或旅行证件,或者提供虚假离岛信息的,同样违规。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实操中,这样的政策难以严格执行。一位代购对记者说,知道这是钻政策漏洞,但确实也没想着挣钱,就是帮亲戚朋友的忙,双方互利而已。
“帮朋友和家人买,然后他们给我点跑腿费、奶茶费,也合情合理吧,难道这种也叫代购?”一位代购提出质疑。
代购紧箍咒:帮朋友代购也不行 收费即违规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建平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我国有关规定称“已经购买的离岛免税商品属于消费者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再次销售”,同时规定“对违反本公告规定倒卖、代购、走私免税商品的个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三年内不得购买离岛免税商品;对于构成走私行为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张建平表示,再结合上述提及的购物监管办法,可以发现,如果离岛旅客在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后,以牟利为目的向他人再次销售商品的,已经违反相关规定,即使是帮朋友或家人代购,但若收取了代购费,就已经违规,一旦查实,即会被纳入信用记录,三年内不得购买离岛免税商品,如果构成犯罪,依法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实,为了防止海南代购这类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在相关规则上也作出了一些努力,比如限制热门商品的购买数量,其中化妆品每人每次限购30件,手机每人每次限购4件,此外,将个人年度免税额度限制为10万元。
张建平表示,在实践中,需要相关执法部门切实落实规定,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代购行为,合法合理作出处罚,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同时,上述规定提出了“纳入信用记录”的做法,这还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系统,提升信用系统的监管效能,完善配套信用系统违法领域的惩罚性措施,让大众不敢亦不愿涉足违法代购。
张建平称,针对代购行业的规范与监管,我国去年施行的《电子商务法》对代购、微商有一定规范作用,如电子商务经营者应该进行市场主体登记,以及应当依法纳税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对代购、微商这一类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并不多,相关的法律细则尚未出台,在法律层面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法律细则或实施办法,让上述规定得以实际落实。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消费者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让消费者懂得如何筛选识别合法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在日常消费中遇到问题如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张建平称。
对此,中消协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邱宝昌律师对记者表示,海南的购物免税政策是给予海南旅客的一种免税待遇,每人每年可在10万元额度内购买免税商品。有时候游客可能会帮亲朋好友顺带捎点东西,也不加价,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以此牟利,加价销售,当成生意去做,这种行为就不合法了,应该受到严格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存在难度,比如对于买家来说,找代购买价格确实更便宜,卖家也能从中获利,双方都在这场交易中得到了好处,因此双方都缺乏举报的动力。
“如何在鼓励大家多去消费的同时,又避免‘钻空子’行为的频发,是相关部门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邱宝昌还提醒消费者,代购虽便宜,但很难保证正品,消费者还是应该去正规场合购买所需商品,不要轻信代购,毕竟一旦出了问题,个人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