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保持快速发展,产品、科技不断迭代革新,智能可穿戴设备迎来了新的风口,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于2020年3月发布的《IDC Worldwide Quarterly Wearables Device Tracker,March 2020》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由2015年的7900万部增加至2019年的3.37亿部,复合增长率为43.71%,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增至4.82亿部。
作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比较高的智能手表及耳机,近年来出货量亦呈显著增长趋势。2019年耳机产品出货量为1.705亿台,较2018年增长250.5%,智能手表出货量9240万台,较2018年增长22.70%。
另据外媒报道,疫情期间,美国曾将新型可穿戴设备用于监测新冠病毒患者的症状。随着疫情趋于稳定,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监测和常态防控成为人们新的健康需求。运用大数据助力疫情监测预警,使可穿戴智能设备成为了消费电子领域的全新业务增长点。
头部厂商持续发力切割市场份额
IDC近日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9.7%,总设备数量达到7260万台。耳机和腕带推动了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第一季度的增长。
具体排行方面,苹果以2120万部的销量夺得冠军,占据29.3%的份额,同比上涨59.9%。小米出货量为1010万部,市场份额为14%,稳居亚军。同时小米也是国内的出货量第一名。三星出货量为860万部,市场份额为11.9%,排行第三。华为出货量为810万部,市场份额为11.1%,排行第四名。排行第五名的为Fitbit,出货量为220万部,同比下降26.1%,占比3%。
IDC曾在2019年的报告中预测, 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产品方面,耳戴式可穿戴设备和腕式可穿戴设备(手环和手表)未来将并列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形态,且耳戴式可穿戴设备未来将占据整体市场的一半。
功能方面,LTE版本将逐渐增加,预计到2023年将有28%的成人手表具有独立通讯功能,耳机也将逐渐配备独立计算芯片。可穿戴设备将更多的接入IoT生态平台,通过和家庭、移动及车载智能设备的连接,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缝连接体验。
运动健康生态增加可穿戴设备用户粘性
对于大众来说,运动功能和健康功能领域的产品将会是很直接的切入点。这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开发,其核心将转向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医学价值的深度解析、服务价值的深度创造。正是因为这些价值的创造,才会反过头来带动可穿戴设备的大规模普及。
据外媒macrumors报道,苹果在未来几年内将把环境光传感器集成到新的AirPods中。这项改进将健康监测功能集成到AirPods设备中,如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身体特征。
小米即将推出的小米手环5,也将通过 SpO2 测量(血氧饱和度)来增强心率追踪,其它健康功能将包括月经周期跟踪等,并且还有 NFC 功能,同时提供了 AI 助手支持。
“睡眠8小时,守护2万次”。OPPO 手环是继OPPO Watch后发布的第二款可穿戴设备重磅产品。这款OPPO手环主打睡眠场景,核心功能应为睡眠监测,极有可能搭载当下比较火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并配有心率传感器,
作为华为布局运动健康生态的重要一环,可穿戴设备主打产品HUAWEI WATCH主要服务于专注自身健康的用户。从去年的华为Mate 20开始,华为开始与301医院进行合作,佩戴HUAWEI WATCH GT便可以检测心率等,而且准确率非常高。
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孪生时代,可穿戴设备作为人体生命体态特征监测的入口、万物物联的关键和唯一的人与物的智能钥匙,必然成为这个时代关注的焦点。未来可穿戴设备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等主流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增长;以数字化健康为突破口,兼顾搜索患者重要数据和提升患者自我监控的双重智能医疗保健类设备的增长,以及以公司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达到信息传输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等目的的企业应用类设备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