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折叠屏手机在屏幕形态上与传统智能手机的差异,系统优化和软件适配也成为难题之一。
各家厂商在折叠屏屏幕尺寸和使用方式上的不同,将给第三方应用的适配带来不小的挑战。这在安卓平板上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痛点,不少App开发商只针对手机进行适配,导致这些App在平板上显示时会出现一系列体验问题。
更具挑战的是,折叠屏手机的形态也在变化。比如联想和三星又分别推出了上下折叠形态的折叠屏手机摩托罗拉Razr和Galaxy Z Flip。这甚至引发了一场路线之争,联想CEO杨元庆曾将摩托罗拉Razr与华为三星的折叠屏产品对比,称友商发布的不是手机而是平板,“个人不看好把手机折叠成平板的折叠产品形态”,他说。
这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给折叠屏手机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带来了不少挑战。而摩托罗拉Razr也一度因为供应问题而延期开售。
另外一个衍生问题是,由于研发周期较长,折叠屏手机发布之后也面临着配置落后的尴尬。比如摩托罗拉Razr搭载的是骁龙710处理器,这在国内消费者中引发诟病。杨元庆承诺第二代折叠屏产品正在研发之中,在配置上也将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今年2月刚发布的三星Galaxy Z Flip搭载的是骁龙855+芯片,网络也只支持4G而没有5G,硬件配置基本上是去年安卓旗舰机的水平。
未来趋势还是小众需求?
价格高昂,产能不足,这些都给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虽然三星、华为等厂商在2019年对折叠屏手机的研发推广做了很多努力,但当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仍然不足100万部。该机构用户体验创新研究总监Paul Brown表示:折叠屏解决实际消费者痛点的能力对于这些设备将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利基市场还是占主导地位的规格至关重要。未来在成本下降之前,这些设备销量将会难以突破。
实际上,对于折叠屏手机,不同的手机厂商态度也不同,比如vivo、小米和OPPO。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表态并不看好折叠手机短期内的前景:还有一些技术缺陷,能给消费者增添的使用价值也存疑,成本高企、价格偏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小米在2019年对外放出了双折叠的折叠屏手机视频,并正式发布了一款环绕屏概念机小米MIX Alpha,采用了与折叠屏完全不同的屏幕形态,号称可实现180.6%的屏占比。小米CEO雷军认为环绕屏可能才是5G时代主流的终端形态。不过这款产品售价高达19999元,原先预期2019年12月底上市,目前已跳票3个月。
OPPO副总裁、全球销售吴强曾在2019年底的一场媒体采访中谈及折叠屏。他表示,公司一直未找到折叠屏手机对用户的核心价值,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何种需求或痛点,适合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因此目前OPPO暂无推出计划折叠屏手机。在吴强看来,目前折叠屏仍是求新求异群体的一个小众需求。
不过也有不少行业人士对折叠屏手机的前景保持乐观。
在当前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行业连续不景气的背景下,不少从业者希望折叠屏手机能够开拓全新的手机品类,与5G一起刺激智能手机行业重回增长。
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2020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超520万台,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超5000万台;而Strategy Analytics对折叠屏手机未来的数据则更为乐观,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表示,可折叠手机将是未来十年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2025年的出货量将达1亿台。
结语:
技术、产能、售价……这些都是折叠屏手机将来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主流形态的阻碍。
专家分析称,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还有待相关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以降低成本和售价。比如屏幕上,有赖三星、京东方等屏幕供应商提高生产良率和供应量;铰链技术仍然掌握在少数厂商手中,有赖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加入进来,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系统和软件优化则要依靠谷歌、各个折叠屏厂商、第三方开发者等共同努力,优化体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