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用空调行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数度遭遇危机,解决了配套不完善、技术受制、产能供给不足的难题,抵御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冬,挺过了价格战惨烈厮杀的难关,顶住了畸高库存、渠道变革的转型压力,现在却陷入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生产和销售几乎停滞的困境。
这不是行业遭遇的第一个危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中,再次面临生死时刻,行业和企业应该怎么去战斗?
复工延后引发系列影响
第一个考验就是量产不足,配套产品供给短缺的挑战。
为防止疫情扩散,空调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无法按时复工,根据产业在线初步调研情况,目前整机工厂端基本都是2月10号以后陆续复工,位于武汉地区的复工时间还会推迟。上游配套的供应链企业的复工情况也类似。格力、美的、海尔、TCL位于武汉的生产基地,还有武汉华科光电等配套企业的生产停工时间大多在17天甚至更长。
中国空调和压缩机企业复工时间表
说明:产业在线截止今日了解的情况,由于疫情原因并非最终确定信息,不排除后续变动
第二个需要直面的挑战是成本上涨。
一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就在最近,沿海一带工厂雇工价格的暗盘已经在悄然上涨,因为担心返城劳工的锐减,各工厂的人力部门展开了抢人大战,薪金承诺上涨10%到20%。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最终将转移到商品价格之中。而从空调企业端口了解到的情况,部分地区复工人员的工资甚至达到八千至一万。
二是物流成本的增加,不论是配套物资的供货还是整机物资的发送,许多都需要绕过武汉、江浙等地区,多了几百公里,成本增加是显而易见的现实。
三是来自于零部件价格上涨的可能性。零部件供给不足,供需关系变化,有可能出现价格上涨。
第三个挑战是出口市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企业纷纷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出口市场,但是当下的情况对出口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连续5年中国空调的出口规模来看,2、3两个月份的出口均为千万台以上,基本能占到全年总出口量的两成以上。
2015-2019年2-3月中国空调累计出口规模(万台)
现在的时间节点是出口订单生产和交付的旺季,但是工厂无法有效地开展生产,一些原本定在2月和3月交付的订单受到影响。另外一些重要的行业展会包括海外展会大多在上半年,因展会延期或者不能参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出口订单的数量。
所幸的是中国机电进口商会也在及时为企业开具不可抗力相关事实性证明,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影响。
第四个挑战来自需求端。
由于疫情期间物流配送和产品安装的问题无法解决,国内终端销售基本处于冰封期,所以空调行业的库存消化非常有限。这无论对企业还是渠道的资金链都是巨大考验,高位库存和账面现金的减少也会使企业的渠道蓄水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峡谷底的空调企业怎么办?
上周,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一则采访稿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西贝营收损失7到8亿元,按贾国龙算账:“一个月工资发1.56个亿,两个月就三个多亿,即使贷上款发工资,也撑不过三个月。”
西贝是中国效益最好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它的问题是许多企业的缩影。对于制造企业也同样如此。
在问题和挑战面前,当下更为关键的是在危机时刻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把握哪些机会,尽量的减少这次疫情的冲击和打压?
一、上下游厂商要重振信心,和衷共济,共克时艰。
这场疫情让整个产业链措手不及,生产节奏和经营策略被严重打乱。在共同的苦难面前,更需要上下游厂商和衷共济,齐心努力。在采访中我们已经听到了很多互相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暖心话语和事件。当下各上下游厂商都在积极进行复工准备,口罩等资源在积极调配,一起调整计划和目标,确保生产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