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8年,二十年难得一遇的缺货,让被动元器件原厂、代理商以及OEM厂商如同坐了一次“跳楼机”。
“价格已跌到正常水位再下探20%了,真正黑色的6月还未到来!”“今年一整年都会是降价和清库存,目前还看不到乐观的增长面。”
记者通过渠道调查获知,电容电阻降价底线还难以在Q2明朗化,而更具杀伤力的那波“僵尸”可能会在6月来袭!(本文被动元件更侧重MLCC产品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豹。)
囤货商的挣扎
4月初,业界传出微软因MLCC库存水位过高、四处询问代工厂的消息。事件的起因是,2018年上半年,因被动元件紧俏,原本让代工厂负责买料的微软,决定亲自出面采购,不料下半年市场大反转,微软成了接盘侠。
事实上,跟微软一样处于“吃撑”状态的厂商还很多,被动元件的原厂和代理商库存积压更为严重。有渠道商告诉国际电子商情的记者,目前,大代理手上都积压着以亿(元)为单位的存货,华强北某代理商屯了2亿某台厂的库存,正在紧急寻找买家。
该渠道商表示,从2018年Q4到2019年Q1,代理商库存均处于历史高水位,随着Q1逐步释放,价格也呈阶梯式下降,尤其春节过后一股生猛的释放力度,直接将价格下拉至涨价前水位还要下探20%。去年涨价为凶猛的用于比特币的那几颗料,目前价格已下拉10-20倍,是涨价前正常价格的0.3-0.5倍,用于无线充电产品的NPOMLCC也跌到了正常水位以下。
对于价格何时触底,目前没有人能做准确的判断。有渠道商预计,当前20%的降幅可能还不是低谷,6月的降价幅度或许会更猛!
“原厂在释放库存,就意味着价格还会下降,我们希望Q2能回归正常,但是不敢做判断。”一个渠道商表示。
记者从渠道获得消息,从去年Q4开始,代理商的采购成本已经高于销售价,目前都在亏本甩货。
“当务之急,是维护好原有大客户的出货比例,它们的需求稳定,很多是之前已谈好的季度价格;其次,积极开拓中小客户,这些客户之前没拿到库存,现在成为消化库存的主力军;剩下的库存随行就市,销往现货市场。”某代理商说。
可以预见,今年全年代理商都将处于“吃进去,再吐出来”的状态,那些在行业内经营多年的代理商,一般不会把风险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近两年才进入的囤货商,因为没有实际的客户需求,风险就会很高。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睿智”代理商,不看短期的盈利,在缺货和高价位时,优先选择保护重点客户,反而在这个点起到了正面作用。
原厂的阴谋
日系、台系等原厂的定价策略,直接影响代理商的库存和出货策略。
有渠道消息透露称,2018年Q4,很多原厂看到环境不好了,就出一个捆绑策略,让代理商继续拿货,即便如此,代理商拿货量也缩减了一半。
来自渠道的消息显示,原厂对市场会有一个整体的价格管控,代理商的售价不能太低于此价格,因为原厂也不愿自己的产品贱卖。
代理商的尴尬正在于此,不能自己定价,也不能等手上的货消化完再去拿货,因为他们跟原厂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每年有销售任务,目前的出货压力,多在代理商这里。
当然,也有代理商认为更多的库存在原厂。记者判断,这是代理商立场的不同所致,存货不多的代理商,会认为压力在原厂,而存货过多的代理商,会认为压力在自身。总之不可一概而论。
有代理商认为,自去年9月被动元件供需大反转后,代理商停止了向原厂大幅度订货,加上获取信息的速度慢,原厂完全去库存预计要到Q3。
“这么多年来,原厂按照环比增速扩产,导致*终的产能比历史更大,”某代理商强调,现在积压3个月,跟以前积压3个月,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更为严重的是,市场假需求造成原厂扩产计划的误判。以前客户有多少单,就下多少单,但在缺货和涨价的情况下,代理和终端会以2-3倍甚至10倍的量去下订单,有的代理同时向多家原厂下单,造成原厂排期拉长。
原厂库存的高企,自然影响到定价策略。“村田、TDK日系原厂会以跌出正常水位5-10%的标准定价,村田对市场和渠道管理一直做得很好,缺货时也没大涨,但今年迫于行情降价5-10%,国巨、华新科技的降幅就更大,20-30%都正常。”某代理商表示。
从交货周期来看,缺货高峰期的交期,高达半年(24周)到一年(48周),而现在一般是4周,紧缺料需要8-12周。
记者获悉,目前市场仍存在少数“紧缺”料号,如军工料,当初没有出现缺货,原厂也没有把重点放到这些型号,导致目前稍微紧缺,交期比常规料要长。除此,少数几颗高容值的MLCC的产能依然不足,交期也会更长。
造成原厂库存积压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原厂机台根本停不下来,受扩产计划所累,新购买的机台不可闲置,缺货高峰期到来时,原厂的扩产计划为15-20%,目前这个数字已下调到5-10%,但在大基数上扩产5-10%也非小数目,加上Q1淡季终端需求疲软,如此恶性循环,难出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