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饶射(衍射效果)能力越弱,但穿透能力(不变方向)越强,信号穿透会损失很大能量,所以传输距离就可能越近,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的损耗越大。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高频信号可以获得大带宽,但是因为指向性太强,所以区域覆盖能力很差,这也是低频段信号一直是各大运营商争取的优质频段的原因。
高频信号覆盖差、多基站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信号干扰
高频覆盖差那怎么能达到好的信号覆盖呢?解决办法就是多建基站。关于5G资费问题,升是不能升的,但是5G建设投资确实大,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在5G覆盖初期,网络部署会主要利用现有4G基站资源,为的是实现从4G到5G非常平滑演进过程。但这仅仅只是在初期,基站总是要更新的,而且高频信号覆盖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
这时候Massive MIMO(大规模分布式天线)被提出来了。Massive MIMO(大规模分布式天线)可大幅提升频谱效率、容量以及覆盖范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Massive MIMO就是完美的,主要是体现在天线会更大更重,铁塔可能无法承受负荷,不仅如此,还需进行功率升级和回传升级,可适用于一些站点,但却无法为所有的站点部署Massive MIMO,因为这非常不经济。运营商多鸡贼啊,所以在一般低频段覆盖层会采用4T4R,中频段容量层采用8T8R或64T64R,毫米波高频段采用128*128或更高阶的Massive MIMO。
所以真的需要高速网络还需要小基站的高频信号进行全面覆盖,也就是建更多的基站,真正实现高速无线网络全面覆盖。运营商在考虑5G全覆盖时,通常会用低频段做覆盖层,中频段做容量层,毫米波高频段做高容量层(热点)。好嘛基站建多了,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好在国内也就三大运营商,频谱资源分一分大家都很富裕的频谱资源。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采用的就是大小基站异频运作的方式来降低干扰问题,因为频率不同的关系,这种方式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大小基站相互干扰,不过不代表干扰就一点都不存在了。
PConline 总结
通过5G网络我们可以实现低成本的万物智联、自动驾驶的高速稳定智能通信、VR娱乐和远程医疗、工业自动智能化等等。而手机5G仅仅只是5G技术使用中太小太小的一部分了,甚至手机从4G到5G提升并没有3G到4G的那么大。无论从5G技术最初定下的目标还是未来实现的应用场景来看,即使有了更快的网速也不是为了手机而服务,想着等着5G再换手机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可以不用等了。
如果说3G时代开启了移动端流量的大门,那4G就是开启了移动视听时代,各大视频网站基本都是在2016-2017年首次实现移动端流量超过PC端。而与以往3G、4G技术升级主要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服务的目的不同,5G技术的升级让消费级的无线通信产生了质的变化。5G的技术本质并不是让我们可以获得更快的网络,而是通过低时延、高稳定性等一系列的性能提升让我们得到以往3G、4G所不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实现很多应用,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量变引起质变。5G更多的是为工业、农业、医疗、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实现万物智慧互联而出现,与其期待提升不大的5G手机,还不如多期待一下未来在信息“零”时延体验、千亿设备智能互联之下能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