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难招难养,研发设计企业也犯愁
深圳目前有5条地铁,其中三条直接连接关内外,将宝安、龙华和龙岗与市中心区直接相通。虽然地铁开通是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不须多说。但2004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之后,深圳的房价从5,980元上涨至2011年的20,297元。可以说大多数2007年毕业没买房的大学生,基本上毕业后凭个人实力,也不要想在深圳买房的事了。
元旦节前电子工程专辑与一些资深工程师举行了一个座谈,大家就现在深圳的工程师前景做了一些交流。
戴工是一家公司的研发经理,深圳办公室有10多号人马。他要向集团企业的副总汇报,这家集团公司在惠州还有一家规模相当大的工厂,为三星手机代工。2011年第四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三星超过苹果排到世界第一。这个惠州的代工厂也不断地扩张。在赚取代工加工费的同时,他们一直在计划着做一些三星手机的周边配套产品,如蓝牙耳机。
跟富士康在深圳的位置相比,在惠州的工厂想要建立研发团队要相对难度大很多。深圳的研发人员的薪水比惠州高很多,在惠州几乎就没有工程师同行可挖,到深圳挖工程师更是要增加很多薪水才可能挖得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惠州不是半导体元器件原厂和代理商的重点支持地区,绝大多数知名的原厂和代理商都选择在深圳开设办公室,要选择开设第二个办公室都会选择开到广州。哪怕是找一些元器件和配件,惠州也没有像华强北这样的市场。
将研发公司设立或留在深圳,这是很多电子制造企业必不得已的选择,有的更是几乎就没有完整的研发部。像华为、中兴、创维、TCL或金立这样的知名大型知名电子企业,也都是在工厂外迁的同时将研发部选择留在深圳。
不过,随着房价不断地暴涨,以及越来越多的工厂外迁,不少研发型企业也犯难了。
从2007年开始的房价高涨,毕业生来深圳就再也安不下心了。 “现在我们发现,合格的工程师难招,我们觉得到深圳的工程师群体断层了。”参加座谈的杨工感叹道。
一个工程师从大学毕业,至少要三年才能成为优秀合格的人才。但在三四年前,电子类大学生就不能安心地做研发了。原因是薪水跟不上房价,五六千的薪水在深圳是只能糊口,但养不起家。现在哪怕是刚毕业做过一两个项目,工程师就开口要五、六千的薪水,这还不能说一定能干好活。
“我们还不要求这些新招的工程师能独挡一面,只要求能够安心干活。现在企业一培养出来工程师,就留不住了。现在小企业留人真的很难了,要做出好产品更是难上加难。”戴工感觉工程师队伍真的不好带。
四年来的房价飞涨,将踏实做设计的深圳工程师刺激得不行。参加座谈的工程师们认为现在除创业外,还有两条路摆在他们面前。
一是改行去做销售。座谈会上吴工表示,他现在做了几年开发MCU开发,主要是PC周边的产品开发。两三年前他在一个代理商做产品经理,帮助一家台湾芯片原厂打通了珠三角市场。但做起来之后,这家台湾原厂将代理权收回后他就没有机会了。这些台系厂商的MCU打价格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缩短供应链,自己直接做客户。吴工从开发转行直接做了销售。不过他坦承,现在PC周边他已经没有机会赚钱了。“利润实在太低,卖一块芯片赚不到三毛钱。”吴工摇头说。
深圳中小设计公司的工程师另一条路就是投靠中兴华为。胡工毕业五年,在深圳做了五年研发。从安卓发布以来,他就选择做这安桌系统的研发,去年被一家深圳一家大公司看上,被高薪挖了过去。现在他房车在手,并且公司在国内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做大后,他还拿到了公司的期权。
大多数留在原来中小企业的工程师就没在那么走运了。深圳山寨手机在2011年整年的快速坠落,很多当年风光的设计公司都开始艰苦度日。2011年底不少公司选择精兵简政,或是员工减薪共度时艰。
那现在小公司跟大公司相比,到底还有什么优势呢?
深圳山寨机们的宿命
“现在中小公司跟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公司相比,研发成本、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都没有任何优势。在深圳要留住好的研发人员,薪水肯定不能低。公司小谈不到合适的采购价格,甚至是生产成本也要高。你的定单小,价格一低,生产厂家排单就往后排。还有就是产品还一定要比大公司的卖得便宜,你说我们这些小公司怎么过?价格还卖得这么低,最后只有一条,就是比产品谁更滥。”在方案公司做产品经理的贾经理说,
贾工的说法,一语道出了深圳山寨机们的宿命。
创新原本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国外或是过去,那些芯片供应商都愿意支持中小公司,通过中小公司的创新,拓展更多的市场机会。国外的中小企业都是靠创新求生存。日本的丰田汽车或是美国的福特汽车,他们间接养活了一大批的创新型企业。这些日本或美国的中小企业,通过创新的技术或产品,要么能够在市场的特定领域求得生存,要么能够将技术产品卖给丰田福特这样的大公司,日子过得舒服,技术人员的努力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