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和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彩电行业转型和平板产业发展,推进集成电路企业与电子整机企业的合作,支持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产业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淘汰高能耗、低技术产品,逐步淘汰电真空器件、电子化学材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改进产业引进方式,培育自身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能源效率,从而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技术设备改造。针对半导体制造、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化学材料等重点污染行业,应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提升工艺技术水平,逐步淘汰行业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特别要对电子工业炉窑进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电子制造业节能环保指标体系,逐步建立重点行业或企业节能减排监控制度。
三是鼓励产品节能设计。研究制定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态化标准以及节能降耗的行业标准。加强“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构建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模式,推动绿色智能数据中心关键设备及各类终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在产品设计阶段,注重高能效产品的研发,并发展降低电子产品待机能耗的技术。此外,大力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如LED照明技术、CPU变频技术、节能变压器和节能灯具等。
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应紧紧抓住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强有力的科技与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