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诸多技术突破和新的流媒体音乐服务的不断融合将Pro Audio高保真(Hi-Fi)功能带入移动设备,未来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来说是非常灿烂的。正如高清电视改变了人们看电视的方式,Hi-Fi音频将成为便携式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下一件大事。
事实上,在优化移动设备的声音质量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Hi-Fi音频功能可以减少噪音、失真或其他数字干扰的影响,例如前铃振声音,尽管听众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毫无疑问会影响他们的聆听体验。而驱动程序和增强功能则将为移动音质带来“黑胶唱片般的质感”,却不会消耗太多电量。
这股风潮来自哪里?
第一个指向Hi-Fi音响的指标,是流媒体音乐订阅的增加。据MIDiA全球流媒体音乐用户研究协会(MIDiA Research Streaming Music Subscribers)2016年12月的报告显示,流媒体音乐用户数量从2014年到2016年翻了一番,从4,100万用户增加到1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77亿。另外,《BuzzAngle 2016美国音乐产业报告》指出,2016年美国任何一天的日均流量(平均每日12亿)比全年的歌曲下载量还多(7.334亿)。MIDiA数据显示,以Spotify(4300万订阅者)、Tidal(约100万)、Deezer(690万)和Apple Music(2090万)为代表的流媒体服务正在主导整个市场。目前,只有Tidal和QobuzTM提供Hi-Fi流媒体,而Deezer、Soundcloud和JooxTM则提供部分Hi-Fi音效。如果Spotify、苹果和亚马逊等大公司开始提供Hi-Fi流媒体播放,那么预计市场将大幅增长。根据SAR Insight&Consulting1预测,到2020年,高分辨率音频(HRA)的下载量将从全球音乐下载量的1%(2016年)增加至11%。

图1. SAR Insight&Consulting预测,到2020年,高分辨率音频下载量将增加至全球音乐下载量的11%。
在早期用户的引领下,这些服务将唤醒用户在目前的智能手机设备上根本无法体验到的完全不同的音乐体验。但为什么目前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的音质这么差?这与移动产品的物理限制有关:尺寸、重量和电池寿命。目前,各种技术限制交织在一起,阻碍了高性价比的Hi-Fi音频在便携式设备上的应用,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将专业音频带入移动设备
“Hi-Fi”音频是如何定义的?简单来说,它是尽可能接近原始音乐源的低噪声和低失真音频。在更技术的层面上,Hi-Fi音频是指允许“无损”声音传输的比特率。为了压缩音乐,系统会忽略掉它认为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以节省存储空间。然而,这种“有损”压缩,即MP3,却确实降低了音频质量,因为人耳实际上可以辨别出这种差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便携式设备上收听压缩音乐时,一般用户都可以听出“差异”,但不知道为什么。将Hi-Fi音频传输到移动设备时,还会带来其他的挑战。过去,移动设备的存储量不够。只是到了现在,智能手机才有了足够的存储空间来跟上更高分辨率的音频。事实上,移动产品的存储容量在过去几年中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存储大量无损音频文件(如免费无损音频编解码器(FLAC))文件)已经不成问题。这意味着用户不必在音频质量上妥协,就能够在手机上存储多张专辑。此外,许多在线音乐存储公司现在允许用户下载,还可以随意删除歌曲和专辑,从而无需将整个音乐集存储在手机上。
音频芯片设计人员也在不断开发,努力将高性能功能集成到更轻巧的部件中。这些组件不仅尺寸变小,而且功耗更低,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寿命。尺寸和功耗是轻型智能手机或可穿戴式设备的物理因素要求。其他技术性的音频设计元素被用于优化压缩音乐和流媒体播放。
指标不代表一切
消费者可能对特定的规格参数比较关注,规格确实能给产品重现高质量音频的能力提供很好的参考。然而,高质量的音频却不仅仅只是规格。除了达到某些数据等级,如16位/96kHz甚至更高,在重现清澈的Hi-Fi音频方面,有许多微妙的额外因素需要被考虑到。这些因素会对音频质量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