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1年到2016年短短五年时间里,销售量从不足1万辆发展到50多万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动荡之后,逐渐回归理性,上半年国内共计产销新能源汽车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14.4%。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可谓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眼下,即便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但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国近年来推出的鼓励措施息息相关,一旦利好政策退出,专业人才紧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将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7月份,有关福州“新能源汽车共享停车位”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不到一个月,福州市区已有了10多个共享停车点,共30多个车位——这实则是近年来政府鼓励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为更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今年8月份,公安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实际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近些年已经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全球汽车产业由此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我国早在2012年便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各地的相关扶持政策也频频推出。例如,福建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八条措施的通知》,新能源公交车率先在福建省推广使用。而在《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福建将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和建设,满足2020年推广1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至2020年,规划建设近200座城际快充站,全面覆盖福建境内的高速公路干支线、地区环线服务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积极的扶持政策效力已经开始显现。2015年、2016年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处于向好态势。如今,全国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达到101.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82.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9.3万辆。
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的产业规模,市场规模达到4500亿元,考虑到对上下游的带动效应,预计整体的产业产值达到1.35万亿元。
产业体系将调整
不可回避的是,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政府补贴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也与国家相关鼓励政策密不可分。
整体来看,相较于普通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售价并无明显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高额补贴无疑将是新能源汽车开拓市场的“利器”,但去年底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的通知》对整个市场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根据通知,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将比2016年降低20%,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
据了解,动力电池可谓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占据整车40%的成本,补贴的退坡也倒逼车企开始对动力电池企业大幅压价,这也对整个产业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经过数年发展,但还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尚不成熟,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市场考验,用户普及程度低。”有业内人士分析,过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分依赖补贴,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搅乱了市场秩序。
另外,新能源汽车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整体投入要高于传统的汽车行业,一些地方和企业虽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但却热衷新建新能源汽车项目,这也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而专业人才紧缺,高级人才引进难度大更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到的普遍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个产业链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
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节能环保逐渐成为各行业普遍追求的目标,虽然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但背后还是存在诸多困难与瓶颈。
事实上,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投资规模巨大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对其发展影响较大。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部门需适度调整政策,制定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长期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广工作的政策环境,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向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快速发展轨道上去。
据了解,眼下已有不少企业在政策调整中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整车领域,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和厦门金龙旅行车公司克服了补贴政策和资金拨付方式调整、推荐车型目录滞后的影响,保持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列。据了解,2016年金龙客车产值产量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海外出口继续排名全国客车行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