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华为在东北欧和西欧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15%、10%;中兴目前在美国市场份额仅次于LG、三星、苹果,位居第四;传音在非洲市场上的出货量甚至超过了三星。
需避免专利诉讼“雷区”
在漫长的“出海”征程中,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都在海外遭遇过知识产权诉讼。比如,深圳华强北手机厂商基伍在2010年遭遇诺基亚起诉;小米在2013年遭遇Blue Splike、2014年遭遇爱立信起诉;金立2014年遭遇爱立信起诉;中兴2015年遭遇Vringo、2017年遭遇MPEG LA起诉;2016年OPPO、vivo遭遇杜比实验室起诉等。
当然,也有中国厂商主动发起诉讼的案例。比如华为2016年起诉三星和T-Mobile、2011年起诉中兴;中兴于2015年起诉Vringo和华为;佰利于2016年起诉苹果等。
整体而言,中国手机厂商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区都遭遇过专利诉讼,不过,印度应该是中国手机厂商遭遇专利诉讼最多的市场。基伍在印度遭遇过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多家跨国公司的诉讼;2014年,小米和爱立信在印度发生专利诉讼;2016年,OPPO、vivo和杜比实验室的官司也发生在印度。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与中国手机厂商集体盯上印度市场有关,也与中国厂商的专利实力不尽如人意有关。印度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5年-2016年印度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显示,印度前10大外国专利申请人有高通、飞利浦、三星、华为、通用电气、爱立信、微软、本田等公司,而进入前10的中国品牌只有华为一家。
那些在印度遭遇专利官司的中国手机厂商,最终的结局也不太一样。基伍曾经是深圳最大的专注于海外市场的中国手机厂商,但由于爱立信、西门子等公司起诉基伍侵犯了他们的技术、外观和底层专利,导致基伍的产品被印度四大海关查封,年出货量很快下降30%以上,最终导致基伍在海外发展上后劲乏力。
爱立信于2014年年底在印度起诉小米涉嫌侵犯其所拥有的ARM、EDGE、3G等8项专利技术,要求在印度禁售小米手机并向其缴纳专利费。不过,小米的解决办法是每台手机预缴100卢比(约合人民币10.12元)于法院提存,以此换取部分小米手机恢复销售。
印度法院为何没有响应爱立信的诉讼请求?据熟悉内情的业内人士介绍,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后,应该是向印度法院提交了与高通签署的协议。也就是说,虽然小米手机没有获得爱立信的相关专利授权,但鉴于高通曾和爱立信进行过交叉授权,相当于小米通过高通间接获得了爱立信的授权,因此印度方面放行了部分小米手机。
据此,该人士指出,一些底层技术提供者,比如高通,宣称自己在中国手机厂商“出海”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而从小米与爱立信的专利诉讼中就能看出,高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
目前,高通已经与超过120家中国手机厂商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高通也颇以能帮助7家中国手机品牌挤入全球前10、11家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前20阵营而感到自豪。
前述赛迪顾问研究员认为,中国手机厂商想走向海外,要么像华为、中兴那样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未来可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必惧怕专利诉讼;要么像小米那样,通过与高通等厂商合作,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伞”,加速“出海”进程。例如,小米要加速进入欧洲市场,就与诺基亚在2017年7月7日签署合作协议,收购部分专利资产,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进军欧洲市场时踩到专利诉讼的“雷区”。这些举措都值得其他中国手机厂商借鉴。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