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松山湖到青城山,集成电路论坛从广东开到四川,这一产业也逐渐在向内陆发展。
7月14日,首届“青城山中国集成电路生态高峰论坛”在四川召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戴伟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该论坛借鉴已经举办了七届的东莞松山湖论坛模式,以专业性的论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4335.5亿元,而“十三五”期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8000亿元。正是看中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重庆、合肥、厦门等多个城市将集成电路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打造。
从四川省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来看,则希望借助上述论坛的影响力以及当地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建成国内继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四极。
四川欲争集成电路第四极
举办七届的松山湖论坛已经逐渐成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风向标,每年推介的新品都代表了国内最高的技术水准和下一年的市场导向。
戴伟民称,从松山湖到青城山,主要看重的是四川省以及整个内陆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发展空间。
虽然东莞集成电路产业涵盖了产业链前端研发设计、后端封装测试及应用环节。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缺口大等问题。成都作为内陆地区,发展程度和市场腹地与东莞不同,因此未来也不能照搬东莞模式。
“我们希望每年集中一个主题,嘉宾全部选用邀请制,通过论坛,扩大成都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影响力。”戴伟民说。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主任张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四川省是传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大省,从2003年引进英特尔至今,四川一直在发展芯片行业。2017年初,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的落户,使得四川在中国集成电路领域有了更多话语权。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该鼓励内陆地区发展有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还是太少,而且主要集中于沿海三大经济区域,如果内陆能够发展起来,则可以为本行业补短板。
在上述论坛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称,虽然过去几年中国集成电路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两方面短板,第一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第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还有巨大差距。
“尽管每年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方面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每年依然保持着2000多亿美元的进口量,这与我国对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彭红兵表示。
张波也指出,尽管从三线建设开始,成都就是全国的电子业生产基地,但是与目前的集成电路第一梯队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成都仍不具备优势。
张波认为,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集成电路方面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制造业落后。就芯片制造来讲,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环渤海地区,产业链完整度都非常高。以四川为例,尽管英特尔在四川时间很长,但英特尔本身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企业,并不能带动足够数量的本地产业发展。直到格罗方德的落户,这一局面才获得真正扭转。
第二是市场落后。珠三角是中国电子业生产的大本营,是市场活跃度最高的地区,对集成电路产品的市场敏感性高于内陆地区。
多地争相布局集成电路
看中“十三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8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多个城市将集成电路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打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些城市的共同点是:拥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窗口,希望以集成电路大项目落地,带动本地产业链发展。
合肥市现有集成电路企业近百家,产值近200亿元,在建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在谈项目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