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有个照明协会,每年只管卖个票,收收费,组织听次课也就过去了!至于生产发展规划,行业风险就更谈不上问了!”另一位从事多年照明灯具的老板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深圳从事LED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约达2000多家,大部分属于LED封装和应用的技术领域。从事LED的高新技术企业有97家,只约占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2835家中的3.5%。深圳市相关企业中,属于芯片生产仅有一家,对产品生产至关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荧光粉的生产企业更是一家都没有。无论是技术、工艺、设备、关键原材料等都需要引进。
深圳瑞晶实业有限公司的戚董事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深圳LED企业存在注重外贸、不注重国内市场,造成企业知名度很低;缺乏核心技术,不想也没有实力去搞科研攻关;深圳LED厂家不注重塑造品牌宣传,这造成其在国内市场信息不流通,品牌形象较弱等诸多问题。
“大多企业半路上马,不具备生产基础,半死不活,急切地盼望LED国标出台、当地政府引导和有序规划。”一个未经证实的市场数据表明:深圳90%的LED企业出现亏损,其中80—100家LED企业面临倒闭。
前不久,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因投资扩张过快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董事长毛国钧跑路,而且这在行业内似乎并不是个案。
据深圳媒体同行介绍:前不久深圳钧多立公司的“跑路”董事长毛国钧约见记者,主动“向社会交代关于跑路的事情”。
毛国钧告诉当地记者,之所以跑路,是某种不便说出口的压力逼迫的结果。他说,钧多立公司危机不是偶然事件。原因一是内部管理出了漏洞。今年以来,他作为公司董事长,主要精力放在了域外上项目以及钧多立公司上市等事情上,公司的内部管理则交给了一位副总,由此造成了企业文化断层。
二是今年5月起,公司搬家几个月来几乎没有产出,由此造成流动资金紧张。三是细节把控太粗。以前自认为ERP管理很细,这次“跑路”去日本顺便考察了一些公司的ERP管理,才发现自己差得很远。大学毕业后从技术到业务再到管理,但还远没从社会大学毕业,管理中很多事情处理起来方式还太简单。
毛国钧对约见的记者坦言,他看到了LED作为新兴产业的前景,同时也看到不懂LED的、投机的……各路人马杀了进来。资本大把大把地往里砸,企业之间挖人才、偷技术,市场假冒伪劣泛滥,恶性循环。甚至对媒体记者还说:“LED照明灯有什么技术含量吗?你也可以做,你可以到这里买个芯片,那里买个灯管,用焊枪组装一下就行了。”
毛国钧说,目前,整个LED行业没有规划、没人协调,就拿EMC(合同能源管理)来说,国内推行5年了,但至今还没个眉目,很多企业仅看到政策鼓励、行业前景的利好一面,头脑发热都大举杀入,但都栽进去了。“照这样下去, LED就是下一个DVD产业。不用一年时间,整个行业将出现灾难性的根本变化”。
本报记者试图联系毛国钧本人,一直未果。
继钧多立老总跑路之后,深圳另一家小有名气的LED企业博伦特光电也宣布倒闭。一时间,这里LED照明行业人心惶惶。
记者从多位行内人士处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规模LED企业约有4000家,而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00多家中游封装企业,300多家下游应用企业倒闭。
“每个月都有大把LED厂家成立,也有大把的厂家倒闭,我们是靠着最后一丝微利在撑着,保不准哪天也关门转行了。”深圳市久盛光电有限公司老板姚利面带着些许无奈。
姚利谈到行业竞争者越来越多时说:“拿着二三十万元,买仪器设备分期付款,招十几、二十个工人,就成一个工厂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记者走访了佛山、珠海的LED照明企业,情形和深圳大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