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电源行业 > 正文
光伏寒冬后逆变器逆流而上迎挑战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2日 [来源]:百方网 [点击率]:3662
【导读】: 12月7日,全球太阳能行业知名展会Intersolar首次来到中国,现场气氛却被一些参展人士评价为“和现在北京的天气一样寒冷”。设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展厅本就不大,参展商不足百家,国内光伏组件大厂更集...

2011年,国内光伏逆变器产能约为3.3GW,全球产能则将超过55GW,加上扩产预期,全行业的供给过剩恐将长期存在,目前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40%左右。根据IMSResearch的研究报告,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今年三季度出现了超过20%的同比跌幅,原有市场缩减的国际大厂也将目光投向中国。在市场和技术准备期过后,光伏逆变器将迎来真正的竞争——会不会像光伏组件一样,大家一拥而上,最后死一批,形成新格局?

多位接受采访的行业人士,给出的都是肯定的回答。价格方面,阳光电源今年上半年的产品均价已经同比下降约20%,到下半年,大功率无变压器的逆变器价格已降至0.8元/瓦左右的水平,较上半年再降10%,广发证券(23.22,0.00,0.00%)分析师韩玲预测,明年逆变器市场价格下滑幅度在10%-15%左右。

市场格局的变化,也许不需要太长时间。光大证券认为,2012年-2013年就将是行业洗牌的窗口,很多规模较小的公司将逐步退出这个行业。

逆流而上的挑战

今年11月号的《光伏杂志》(PVMagazine)还在庆幸,因为还没有大量中国企业进入全球逆变器市场,这个板块得以维持较高的利润率。那么接下来,已经鱼龙混杂的中国行业会很快让全世界的竞争者头疼吗?

目前,全球前五大供应商——SMA、Fronius、Kaco、PowerOne、Sputnik,大约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尚无杀入前十者,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仅为2%。

创建仅仅四年的颐和新能源去年开始出现在欧洲展会上,今年2月宣称目标是跻身世界逆变器厂商五强。然而今年7月,欧洲光伏杂志《Photon》对颐和新能源的两款逆变器产品进行了测评,结果令人失望——转换效率明显低于厂家提供的参数,不稳定,并且频繁出现失误。

中国企业有野心,但是很难,因为这不是生产电池,而是一种电力设备。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业主和系统集成商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它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的产品,因为国产逆变器价格要低60%左右,但至少在目前,海外的电站项目极少采用国内逆变器。Frost&Sullivan能源电力部门咨询经理曹寅说:“就国外市场来说,质量是第一生命力,在这方面国内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月9日,西北电监局印发的《西北区域光伏电站并网管理暂行规定》,“光伏逆变器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确保在电网电压低至20%情况下保持1秒不脱网。”阳光电源在接受调研时表示,10月国家电网公司对所有的太阳能电站进行了低电压穿越测试,“很多中小企业都倒下了”。

挑战还来自产业链。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的能力主要在于架构和参数设计,大部分生产材料需要对外采购。其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等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依靠德国英飞凌、赛米控和日本富士等少数厂家。“由于需求旺盛,英飞凌这样的公司非常强势,至少要提前半年打款。”曹寅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在他看来,上游的稳定充足供应是逆变器企业要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越是基础元器件越考验能力,国产化都喊了这么多年了,希望渺茫。”

面对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主的电站项目业主,逆变器企业的议价能力同样不强。阳光电源今年有400MW的设备卖给中广核,占全年出货量的一半。如此依赖单一客户,在账期等问题上恐将遭遇挑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