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左右不逢源
过去两年,吴恩达以百度人工智能战略布道者的形象屡屡被推至台前,但台前的风光或许只是假象,其治下的百度研究院在内部处境尴尬。
两大势力之间的隔阂比外界所能感知到的还要严重。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别看百度人工智能那么风光,实际上搜索的数据根本不向研究院开放。做人工智能的这波人都是海归、精英,跟搜索那边完全是两种风格,两边互相看不上。”
李彦宏推动成立的研究院在竞争中并未占据上风。
数据是研究、发展人工智能及应用的基础,得不到百度搜索大数据的支持,百度研究院很难产出实际成果。
更糟糕的是,时常变动的发展策略让研究院无法建立真正的积累:百度Eye、百度Light、百度Bike、百度筷搜都曾经是百度对外着力推广的人工智能产品,但现在均早已无声息。
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下,百度在2014年前后招来的优秀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已经严重流失。
2015年,余凯、吴韧从百度离开;2016年,百度无人车负责人倪凯离开;2016年8月,百度少帅计划的标志性人物、IDL主任研发构架师/首席设计师顾嘉唯离职。
颇为尴尬的是,在百度少帅计划官方介绍页面上,依然陈列着少帅计划的导师团成员:李彦宏、余凯、张潼、徐伟以及吴韧。而如今,除了身为百度创始人的李彦宏外,曾列为主要导师的其他四位成员只剩徐伟仍在百度。

成立于2016年的Drive.ai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前成员创办,吴恩达妻子是创始人之一,由于此种关系,有猜测认为吴恩达的下一站或许就是Drive.ai,但目前尚无法确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腾讯科技了解,早一步离开的王劲也将投身无人车创业,而此前王劲招揽进百度的编程天才楼天城在离开百度后也在硅谷创业专攻无人驾驶。
百度似乎成为了人工智能创业界的黄埔军校。
关键先生陆奇与幕后人物马东敏
陆奇是决定百度内部人工智能两股势力斗争结局的关键先生。
这位百度的新核心人物于今年1月17日正式加入,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百度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主要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运营。
李彦宏将业务的管理重任全部交给了陆奇,根据彼时的任命信息,百度现有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包括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技术体系和新兴业务群组总裁张亚勤(微博)、高级副总裁朱光携金融业务群组、高级副总裁王劲携无人驾驶事业部(已调整)和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已离职)带领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
作为著名的工作狂,入职两个多月内,陆奇已经连连出手,而他主要调整的领域就是百度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2 月16日,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吕骋携团队正式加盟百度,并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总经理,向陆奇汇报。
同一天,陆奇发出通告,宣布自即日起将原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直接向其汇报,以加速人工智能布局,及其产品化和市场化。
3月1日,百度整合原L3与L4两大部门,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陆奇亲任总经理。
整体来看,梳理内部资源是陆奇当前的工作重点,这些动作的共同思路是:将与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按照方向进行整合,同时加强陆奇对其的直接领导。
而在调整过程中,陆奇的天平显然已向百度强势部门搜索公司倾斜,单独成立度秘事业部便是示好信号。
与此同时,研究院的阵地节节败退。在智能驾驶事业部的调整中,首先是研究院系重要人物王劲名义上“内部休息”实际出局;紧接着,研究院的领导者吴恩达也最终离开。
陆奇是明面上的关键先生,而促使陆奇做出选择的幕后人物是藏在幕后的马东敏。
今年2月,百度宣布裁撤医疗事业部,据腾讯科技了解,裁撤决定由李彦宏夫人马东敏做出,在营收增长有限而支出不断增大的状况下,马东敏的思路是砍掉看不到前景的业务。多位知情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裁撤医疗事业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教育、国际化、O2O等都将面临调整。
人工智能研究院处境类似,尽管被李彦宏寄予承担百度人工智能战略的厚望,但无法取得搜索部门的支持、产出有限,在马东敏的调整思路下,很难延续过去大投入、低产出的发展路径。
吴恩达去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曾介绍,“百度至少有好几百个人工智能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大的比如搜索、广告、自动驾驶等,也有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有些会比较快,可能就几个月或者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有些还需要一、两年。”同时根据吴恩达离职公开信提供的信息,百度人工智能团队已经增长到近1300人,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员。
而虽然有李彦宏的鼎立支持,但身为职业经理人的陆奇显然需要顺应百度内部力量才能在短期内真正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