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这对发光组件的需求差别在哪里?照明理想的状态是呈现出跟太阳一样的连续光谱,至少在可见光区域要尽可能的还原,理论上才能在照射物体时,反射出一样的色彩画面,太阳光谱见下图:

显示就不同了,显示是要把画面分析、拆解,找出每一个细节的色彩、亮度,再用一点点拼凑的方式仿真、还原出物体,而理论上所有的色彩都可以靠红(R)、绿(G)、蓝(B)三原色的深浅调配出来,所以对显示来说,需要的光是尽可能纯的三原色,理想光谱如下图:

所以了,照明和显示对于光谱的需求壁垒分明,理想情况下,照明需要连续的光谱,即使没办法真正实现连续光谱,也会追求宽一点的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缩写为FWHM,半高宽就是光谱图中,代表Y轴的光强度最高峰的一半位置,所对应的波长覆盖宽度),毕竟越分散、越连续的光,照明的效果越不会失真;而显示刚好相反,显示需要不连续的RGB纯色光,三原色的颜色要准,半高宽是越窄越好,目标色彩(三原色)以外的波长对显示来说都是干扰,还会想办法去滤掉,所以窄半高宽的光在模拟的时候比较不会有噪声,也比较不会浪费光。
了解上述需求后,再回去看LED、OLED、雷射与量子点于照明与显示走的路,相信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供应链的开放与封闭
显示产业的供应链比较封闭,彼此之间容易建立相对稳固的「共犯结构」,一来是技术门坎,二来是光源与面板上下游间本来就需要更紧密的沟通,三来是因为面板厂、背光模块厂供应链都已经收敛,彼此间又多半有集团或策略同盟的色彩;相较之下,照明更像是个完全竞争的战场,大大小小公司林立,进入的门坎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有钱买设备就好),当组件已经失去差异化能力时,就只能真刀真枪的比价格,或是把重点放在通路战、营销战,以及着眼高端市场。
看完显示跟照明的剖析,我想应该能更清楚理解两者自成一格的根源,两个产业不但在选择光源有不同的盘算、发展时各走各的路、沟通的语言不同,连商业发展的思维也是南辕北辙,对LED企业来说,同样都是做发光二极管,也必须仰赖两批想法与做法不同的团队,分别对症下药,才能照顾好气质与个性都完全不同的显示与照明市场。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