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台资企业产品结构性调整转型,陆资企业则是继续规模量产和资本助推转型并轨前行。2016年下半年芯片龙头三安光电募投项目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产能正逐步释放,公司已经投入MOCVD设备28台腔(折算成2英寸54片机相当于56台),其中3月份投入12台腔的产能将会在二季度体现,剩余设备也将尽快投入生产,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近期,澳洋顺昌宣布二期扩产,预计二期产能比一期产能扩大3倍可达80万片/月。
华灿光电苏州子公司的生产线建设在持续推动中,二期红黄光项目产能逐步释放,进一步巩固了华灿光电在显示屏市场的优势地位。随着苏州子公司三期项目已逐步释放部分产能,苏州厂已经成为在国际范围内规模和技术都处于领先地位的4英寸LED芯片生产厂。5月31日,华灿光电总投资60亿元的LED外延、芯片及蓝宝石加工项目,在浙江义乌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开工仪式。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年产300万片LED外延芯片和1300万片蓝宝石材料。
除了扩产,实现多元化外延式发展也是国内芯片企业的一盘大棋。如三安光电募资用于通讯微电子器件,生产砷化镓高速半导体器件和氮化镓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填补我国在制造环节的空白。华灿光电拟投资300万元参股北醒,涉足机器人、雷达相关领域;收购和谐光电100%股权,涉足传感器领域;欲并购美国美新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切入MEMS传感器业务领域。近日,国星光电再次公告,同意公司投资美国RaySent科技公司进行LED大功率芯片及第三代半导体外延技术研发。
战场从国内转向全球
如今,国内乃至全球LED芯片市场格局已定。国内芯片市场主要集中在几大上市公司手中,随着竞争加速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不断分化: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的业绩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而德豪润达、乾照光电、广东甘化等企业的业绩则止步不前或节节倒退。未来,国内芯片市场还将进一步集中到3-5家企业手中。
从全球范围来看,LED芯片市场分为三大阵营:以日本、欧美厂商为代表的第一阵营;以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为代表的第二阵营;以中国大陆厂商为代表的第三阵营。目前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以中国大陆厂商为代表的第三阵营正在不断侵蚀第二阵营的市场。未来两年,阵营格局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第三阵营将会与第二阵营同化并共同侵蚀第一阵营市场。
随着国内LED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产品供应也越来越稳定,芯片国产化率将会不断提高,国产芯片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比如三安光电与东南亚、欧美、日本、韩国等地区国际大厂都有开展业务,海外销售额大幅增长,后续公司将会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华灿光电刚与韩国SemiconLight进行深度战略绑定;随后又宣布与澳大利亚公司BluGlass公司合作,探索氮化铝(AlN)低温沉积在高亮度LED上的应用,并探索RPCVD在绿色LED生产上的优势。而晶电则直接携手木林森在印度建厂。
不管是产品多元化还是市场多元化,中国LED芯片企业始终需要不断强化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一步步向世界品牌迈进。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