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下阶段将从技术提升、规范引导、创新模式、电价下降这四大方面全面深化“领跑者”项目的示范作用。同时,今后“领跑者”示范基地将重在“择优”而非“竞价”,更加注重技术先进性和转换效率的提升,通过提高“领跑者”入围门槛,遴选出应用前景广阔、符合光伏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新技术及企业做重点支持,从而为下一代光伏技术找到突破口。
4 分布式光伏前景大好
地面电站和分布式是光伏发电两大业务,此前地面电站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及分布式不受重视的现状并不是正常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上网电价下调、弃光限电、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今年预计将突破600亿元,未来地面电站将继续遭遇困境,受政策青睐的分布式光伏将迎来发展东风。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而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万千瓦。对比《规划》,很容易推断出“十三五”期间,需要每年实现约1000万千瓦的分布式装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将重点投向分布式光伏市场,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支撑起了分布式光伏电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大光伏展会上也都形成了“分布式光伏一站式采购平台”。
由于光伏电站投资商对于分布式光伏的热情日益高涨,工商业屋顶大规模增长的势态将逐步呈现,同时户用分布式电站也逐渐崭露头角。但是,由于户用系统分散、光照资源不均等问题,户用分布式系统对光伏组件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大项目的投资商和组件厂商开始布局户用分布式市场的时间不长,缺乏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要想实现2020年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户用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屋顶分布式都需要合理的政策调控和引导,以逐步提高分布式系统的效率和实现标准化。
5 光伏扶贫利好不断
光伏扶贫是贯穿2016年全年的主题。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应将光伏扶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的力量。
5月5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此次发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指导地方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保障光伏扶贫项目有效措施。
10月17日,正值国家“扶贫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两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本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其中,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共计218万千瓦,集中式地面电站共计298万千瓦。516万千瓦的扶贫项目是对今年光伏指标(1810万千瓦)的一补充,为下半年本已趋冷的光伏电站投资添了一把火。
12月16日下发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覆盖已建档立卡280万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加3000元的现金收入。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单个户用系统5千瓦左右,单个村级电站一般不超过300千瓦。此外,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鼓励各地区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鼓励地方政府按PPP模式向贫困村、贫困户分配资产收益。
在政策不断利好下,明年光伏扶贫将会全面推进,为未来可能稍显沉寂的行业打开新增长点。
6 补贴退坡机制成定局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一类、二类、三类大资源区地面电站光伏上网电价分别由0.80元、0.88元、0.98元/千瓦时下调至0.55元、0.65元、0.75元/千瓦时。对于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模式,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资源区0.2元/千瓦时、二类资源区0.25元/千瓦时、三类资源区0.3元/千瓦时,而目前的标准是0.42元/千瓦时。
消息一出,引起业内不安。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关于调整标杆电价的意见。当月下旬,发改委价格司再次下发《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征求意见函》,将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标准由此前意见稿中的0.2元、0.25元、0.3元/千瓦时调整为一类、二类资源区0.35元/千瓦时,三类资源区0.4元/千瓦时。